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黄罕勇:在传统脉系中不断地挣脱束缚艺术的牢笼

0
分享至

玉者,坚刚而有润者也,可形容石之美,亦可形容人之德,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文化内涵,让人们无法把“玉雕”简单地归为雕塑一类,“玉”字绝非单纯的定语,其下统摄着一整套的思维方式、审美理念以至于风格技法。在传统渐行渐远的当代,人们已经很难说清玉究竟意味着什么,对玉雕也只剩下惊叹之后浮光掠影般的模糊印象。当西方的艺术新思潮层出不穷之时,当画家笔下的线条愈来愈趋向吊诡奇特之际,我们似乎无法想象玉雕之花在现代土壤中如何获得新生,更无法想象它怎样与我们的生命血脉相连。

“国画没有变,瓷器没有变,玉雕也没有变。”93年进入玉雕行业、多次获得天工奖的玉雕大师黄罕勇坚持道,但他绝非主张全盘复古,事实上,始终洋溢着探索活力与自我表达意愿,正是他的玉雕作品最突显的特色之一。对于生活在当下的玉雕艺术家而言,传统与现代的拉扯可能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歇,这不仅涉及艺术,还涉及灵魂,用黄罕勇的话说,这是一个“自己考验自己”的过程,而最绚丽的艺术火花也正在这个过程里绽放。

海纳百川,“海派”即无派

黄罕勇身上始终透着一种传统文人式的可爱,不会夸夸其谈,却也绝不呆板,他感性的眼睛中似乎生活着一只永远年轻的小精灵,纯净而温润,也许是常年与玉相伴的缘故。他说话的声音很轻,却总能让人很快感知到内核的所在,有时又格外富有跃动性,越了解他,就越发现他的人与他的艺术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契合关系——二者都在迫使人们去真切地观照自我、观照艺术本身,即便他的身上附着了那么多令人由衷敬仰的荣誉和成就。

一向被称为海派玉雕大师的黄罕勇对“海派”有自己的理解,他巧妙地用“河流汇成海”的比喻来取代一般意义上的地域概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海派”也是“无派”,因为他综合了很多东西,是各种派系并融在一起的结果,而融合会催生新的概念、新的内容。这也就意味着,相比于京派、苏派、扬派等派系,海派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架,不会很明显地说超出某个界限就不再是海派了,涵盖的范畴极广,不仅会吸收其他派系,甚至还会融入除玉雕之外的其他文化、其他艺术门类——这可谓奠定了黄罕勇的创作大环境。时至今日,单一的流派已经很难规定黄罕勇的艺术风格,成熟艺术家的风格只能由他自己来定义。对于初学者而言,在学习的过程中必然要去模仿某一流派、某一种类,一旦达到一定程度、真正走入创作殿堂之时,可能会结合多种手法、融合数个派系。拒绝自我定义,黄罕勇怀着憧憬去发现自己的无限可能。

其实,在黄罕勇的身上,我们无时无刻都能发现融合的痕迹,他似乎从不愿意把自己固定在某个框架之内,这不仅是对于艺术自由的不懈追求,更是一种勇于创新的艺术态度。在学徒时代,黄罕勇非常向往西方式的“写实”风格,因为写实艺术无论在哪个时代看,都是同一个审美角度,只要做得“像”就可以达到标准,同时会促使雕刻工艺变得越来越精准。相比较之下,国内传统的工艺显得落后粗糙,现在能看到的历史上留下来的玉雕作品,全都倾向于“写意”,线条没有那么美,视觉冲击力也没那么大,很多甚至让人觉得像幼儿园画画,而且随着时代变化,对于意象化艺术的审美观念也在不断变化。“后来我慢慢改过来了,”黄罕勇这样形容自己的转变,“但是我也没有完全回到纯粹的传统里,而是用这么多年的时间把自己的审美观融入传统题材里。”玉雕界的行家常称赞黄罕勇的动物雕刻善“变形”,而黄罕勇强调“变形”是一种“写意”,必须在“写实”的基础上进行,不管怎样变,结构比例一定要合理。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一点一点从细节上优化传统题材,从散点透视到焦点透视,从分散的线条到串联起来的有过渡的线条,在遵从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微调,这让黄罕勇的作品总能让人耳目一新,却不至于空凭无所依。

最早学习人物题材雕刻的他,如今在与“动物”的对话中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艺术语言,玉雕界做人物的多,做动物的少,黄罕勇却毅然迈入了这个不算热门的陌生领域。“做动物更自由,做人物一定会有各种条条框框,要表现清代人物必须要给他穿清代的衣服,绝对不能乱来,做关羽必须要给他留胡子,我觉得太拘谨了。”动物则不然,不仅全国人都能看懂,甚至全世界人都能看懂,不分年龄、不分种族,上面没有任何强加的人文气息,“我总不至于去做一个清代的动物,”他笑道。另一方面,表现动物迫使艺术家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观音像无论躺着坐着闭着眼睛,都是保平安的,动物则不然,多种多样的姿势、动作、形态,都是艺术家表达自我的空间。

只有生活才是真正的“当代”

学习玉雕创作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一般人可能很少有机会接触,当黄罕勇回过头去观照自己的学艺过程时,还是愿意把“传统”放在最基础的位置。首先要仿古,非常枯燥而单调的仿古,不加入任何创意,前人怎么做现在还怎么做,甚至明明觉得它不好看也不要改动。这与学书法的人临帖、学篆刻的人摹章是类似的,即便一开始不甚明白,先抛开自我照葫芦画瓢,等回过头来一想,就会得出许多新的东西。首先必须要了解以前的人是怎么做的,每个细节都摸清楚,刀是怎样下的,磨是怎样磨的,只有对仿古了如指掌,在这个基础上发展下去,才有说服力,才能站得住脚。最忌讳的是没有接触过以前的玉雕怎么做,直接将它推翻,虽然有些东西可能的确比传统玉雕的冲击力要大,但是往往它不是玉雕元素,可能从漫画里搬过来,或者一个纯粹的雕塑概念,只能图一时新鲜,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定要在这个轨道上面,沿着传统的脉系走下去,让他们连成一条线。”黄罕勇这样强调道。

他很看重在玉雕创作过程中的“充电”,所谓学海无涯,很多时候人都会明显感受自己知识量的界限,无论有多高的造诣、达到多高的境界,人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百科全书,活到老、学到老应该是最基本的生活状态。“充电是必然,每时每刻都要充,不充电就没有内容填进去。”但是还不仅如此,黄罕勇喜欢把自己比作一团面,只有经常停下来“醒一醒”,口感才最佳。有的时候在设计中会钻牛角尖,顺着一个思路一个劲儿往前走,不愿意相信自己早就走偏了方向,这是最可怕的状态。这时就需要像做冥想一样把自己整个放空,擦成一张白纸,能忘记一切最好,懂得放空也是一种境界。

黄罕勇的生活也并没有被玉雕填满,“那我的生活也太枯燥了。”他玩笑道。跟美学、艺术相关的东西,他都很感兴趣,经常会去看一些绘画展、雕塑展等等。“关键是喜欢,如果单纯的欣赏是记不住的,没法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要更近距离地去感知它。”艺术作品总是要与人的心灵紧紧捆绑起来才有魅力,再美的东西若无情感加持也不过是冷冰冰的物体罢了。

对生活本身的感悟才是艺术创意第一手的来源,首先要学会生活、领悟生活、参透生活,再把这种参悟出的感想融入到艺术表现里面去,这样才是真正的当代艺术效果,也是当代精神的核心。“怎样表达当代艺术,你不能凭空说,只有生活当中才是当代的。”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行不通的,现代人有哪些生活习惯,吃什么、穿什么、做什么,多了解一些,在创作中就会自然流露到作品中去。不过黄罕勇也指出,玉雕艺术有它的特殊性,不能像画画一样,表达生活就是看见什么画什么。一方面讲,很多题材不适合用玉雕去表现,而传统题材——如观音、十二生肖——想要表现生活有点难,只能在题材上面适度地创新、突破;另一方面,玉雕制作如果出现问题无法回炉重造,材料成本又较大,所有的创意都要在内心沉淀、浓缩,用时间去考验它。

譬如黄罕勇2008年的一组《十二生肖》玉雕作品,在当年就获得了天工奖金奖,今年又被拿出来展览,依然饱受好评,原因就在于它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很符合逻辑,整体上非常的平衡。即使黄罕勇回过头去看,也不会对过去的自己有何不满意,经典就是这样经得住时间的磨洗。

在传统的轨道之中掺入创新

如何将传统的玉雕文化与现代社会融合起来,几乎是黄罕勇时时刻刻都没有停止思考的问题。“传承加创新才能延续。”这是玉雕大师的立论基点,完全是传统的东西就会变成纯粹的仿古,每个时期都要在传统之下加入当代的元素,而这个创新的过程亦处处皆陷阱,有的现代元素只适合这五年十年,再过几年又变了一种样子,只能慢慢地、小心翼翼地掺进去。“这五年掺一点点,再过五年审视一下五年前掺的对不对,不对的改正,对的话就在此基础上、顺着逻辑线再掺一点点……可能我们百年之后,后代人又会说,你们当时掺的不对,要改过来。”黄罕勇谨慎地形容着玉雕创新的途径。

“引导”是黄罕勇始终强调的关键词,艺术家在选择自己的风格时,总是难免要考虑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应该传统一点、规矩一点好,还是个性一点、创新一点好,一直以来都是横亘在艺术家面前的巨大挑战。如果太商业化,所有人都去做观音,那机器就可以取代艺术家的工作。反之,如果太个性化,接受人群就会随之缩减,艺术家的疯狂想法老百姓难以接受,那么就会面临无人买单的境遇。当前,90后95后们即将成为重要的消费群体,这一批未来的收藏家爱好者的审美观念与之前的人群差异巨大,他们爱好新奇,但又拒绝俗套,其中蕴含着无数的可能性,正需要艺术家们加以引导。

“慢慢地引导他,不能强硬地告诉他们,传统就是好的,年轻人不喜欢那么老套的、沉闷的东西。但是抛开传统也不对,那就不是‘引导’,是‘误导’,甚至可能把这个玉雕文化都误导了。要采取辅助的方式,让他们自己去选择。我们向他们展示传统和现代的对撞,告诉他们传统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合并起来是这样,由他们决定到底是要纯传统、纯现代、还是二者之融合,是要多合并一点还是少合并一点,往上合并一点还是往下合并一点。”黄罕勇坚信艺术家要成为潮流之中的中流砥柱,不能完全顺着消费者的想法,要充分发挥专业性,更重要的是要对几千年的玉雕文化负责。

作为一个能够进行艺术创作的人,黄罕勇不断地追求完美,当提到接下来的创作计划时,他表示想法一直都有,但是还在磨合、在沉淀、在思考怎样结合新的元素、怎样更好地结合。每个问题都是关乎整体艺术观念的大问题,也都是黄罕勇内化于日常生活的“小”问题。通观这位玉雕大师的设计之路,似乎总是在不断地冲破固有的束缚,同时又将自己维系在传统的脉系之中,也许艺术就是这样总是充满了矛盾与奇妙的辩证法,无限的灵气与张力从裂隙中才能喷薄而出,这可能正是黄罕勇给人无限期待的原因之一。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江苏发布一则任职前公示

江苏发布一则任职前公示

鲁中晨报
2025-07-16 08:48:13
杨瀚森被问近期和队友学了什么英语:这我能说吗——这是什么鬼!

杨瀚森被问近期和队友学了什么英语:这我能说吗——这是什么鬼!

雷速体育
2025-07-16 13:52:46
从菲律宾手中夺回11年的黄岩岛,可能永远也不会填海造陆!

从菲律宾手中夺回11年的黄岩岛,可能永远也不会填海造陆!

芳芳历史烩
2025-07-15 18:42:59
1989年,一个姑娘让我配猪种,没成想猪没配上,我们俩却配成一对

1989年,一个姑娘让我配猪种,没成想猪没配上,我们俩却配成一对

书中自有颜如玉
2025-07-16 09:51:30
杨瀚森赛后太谦逊!采访不满力量+终结,遇到比卢普斯再度道歉!

杨瀚森赛后太谦逊!采访不满力量+终结,遇到比卢普斯再度道歉!

篮球资讯达人
2025-07-16 13:51:01
伊朗,求捶得捶

伊朗,求捶得捶

战争的艺术
2025-06-19 20:30:49
花60万给妈买房,我去出差后,妈妈将房过户给弟,我断绝来往

花60万给妈买房,我去出差后,妈妈将房过户给弟,我断绝来往

木子言故事
2025-07-16 14:25:14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与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共同观看本场比赛

中国足协主席宋凯与中国香港足球总会主席霍启山共同观看本场比赛

直播吧
2025-07-15 18:22:11
这一次,戴蛤蟆头套卖不出货的小杨哥,把人走茶凉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次,戴蛤蟆头套卖不出货的小杨哥,把人走茶凉体现得淋漓尽致

查尔菲的笔记
2025-06-24 21:15:53
两大汽车集团突然决定重启合作

两大汽车集团突然决定重启合作

后视镜里de未来
2025-07-15 10:45:38
炮击金门决策内幕:林彪粟裕激烈争论,毛泽东的绞索战略揭秘

炮击金门决策内幕:林彪粟裕激烈争论,毛泽东的绞索战略揭秘

灿烂夏天
2025-07-13 12:45:41
陈刚带队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调研

陈刚带队到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习调研

政知新媒体
2025-07-16 09:26:12
阿斯:阿森纳6350万+1000万欧签下哲凯,他周五前往伦敦体检

阿斯:阿森纳6350万+1000万欧签下哲凯,他周五前往伦敦体检

懂球帝
2025-07-16 15:12:24
承认失败!英特尔CEO称永远无法赶超AMD和英伟达

承认失败!英特尔CEO称永远无法赶超AMD和英伟达

3DM游戏
2025-07-14 09:39:17
孔宪权:长征途中留在财主家养伤,1950年给杨勇写信:我还活着

孔宪权:长征途中留在财主家养伤,1950年给杨勇写信:我还活着

冰语历史
2025-07-10 10:32:08
抵达北京,王楚钦接代言,陈幸同变美,孙颖莎被保护,林高远退赛

抵达北京,王楚钦接代言,陈幸同变美,孙颖莎被保护,林高远退赛

东球弟
2025-07-16 08:04:12
看到李梦的处境,才明白宫鲁鸣为何非要开除她,几个原因令人信服

看到李梦的处境,才明白宫鲁鸣为何非要开除她,几个原因令人信服

河山锐新闻
2025-06-23 13:53:12
台湾有台独、香港有港独,为何澳门鲜有澳独?是澳门人太老实吗?

台湾有台独、香港有港独,为何澳门鲜有澳独?是澳门人太老实吗?

墨印斋
2025-07-15 17:26:18
“汇川技术”要大干一场了!

“汇川技术”要大干一场了!

木禾投研
2025-07-15 21:30:15
欧盟亮出202页对美反制清单,飞机、威士忌在列

欧盟亮出202页对美反制清单,飞机、威士忌在列

界面新闻
2025-07-16 09:42:28
2025-07-16 16:03:00

头条要闻

加拿大媒体:让我们摆脱美国 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头条要闻

加拿大媒体:让我们摆脱美国 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体育要闻

不给杨瀚森传球,他有自己的理由

娱乐要闻

董璇自曝二婚!刚领证男方身份被扒

财经要闻

探究万亿市场的休闲零食

科技要闻

脱下皮衣换唐装!黄仁勋首次中文演讲

汽车要闻

向深向宽,亿咖通“落子”全球化新棋局

态度原创

数码
亲子
手机
艺术
军事航空

数码要闻

华为 MateBook Pro 鸿蒙电脑获 HarmonyOS 5.0.1.315 版本升级

亲子要闻

网红博主因儿子患ADHD停更上热搜,医生解答如何区分小孩是多动还是好动

手机要闻

苹果首款折叠iPhone:搭载三星无折痕技术,预计起售价1800美元起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军事要闻

特朗普否认鼓动乌克兰打击莫斯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