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观景台之外,这个没有规定功能的建筑拥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南郊的松花湖,原为1937年拦截松花江水建设电站后形成的山间水库,湖呈狭长形,水域辽阔,周围环绕着群山和森林。2014 年,万科在这里建成了滑雪度假区,共有 31km的雪道和 7 条缆车线,吸引了不少滑雪爱好者前来。
受万科之托,来自北京的建筑事务所META-工作室要在距离山顶索道站不远的雪道边缘,搭建一个观景平台。该区域植被茂盛,但也因此遮挡了视线,只有当滑雪者穿过第一个坡,到达第二个坡的时候,才能隐约看到松花湖的景色。
META-工作室的创始人王硕觉得,在这个独特的观景位置上仅仅打造一个简单的观景平台似乎有些浪费,他还希望为平台增加活动空间,让它成为一个自然和人发生联系的交流场所。
“景区对自然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就像是中国传统造园里的亭子一样”,建筑师王硕给平台取名森之舞台,并把它定义为“地景标志建筑”。
这与阿亚那在秦皇岛的海边搭建“孤独图书馆”的思路相似,图书馆不只是用来看书的,滑雪场的舞台也不仅仅是用来观景的,它像是景观中的艺术装置一样,为原本有些乏味的自然景观增添魅力,提升人们的观景体验。
建成后的舞台伫立在雪道半坡,是一栋有着混凝土基座的三角形建筑物,它仅有中间一面混凝土薄墙支撑,没有一根独立的柱子。
三角形的两条短边分别对应雪道和林间小路这两条访客路线,底边面朝着松花湖打开,长达 22 平的平台有 70 多度的取景范围,提供了眺望松花湖的最佳视角。
精心选址和基本形态设定之外,森之舞台同样有着考究的建筑细部,比如为了呼应周边的松林,建筑师特意选用了“烧杉板”作为建筑的外立面,这种工艺常见于日本和芬兰冬季寒冷山区,先将木头表面用火烧焦,让表层的纹路裂开并碳化,再用黑松焦油浸泡。处理后的木材可以防潮耐寒,还呈现出了皴裂树皮般的独特质感。平台内部则选用了红雪松木,与深色的烧杉板形成对比。
在舞台 200 多平米的建筑面积内,王硕希望创造丰富的空间体验,这个没有定性的平台空间欢迎各种可能性,人们可以在这里观景、休息,或是开展各类活动。
从混凝土门廊开始,游客进入建筑的中间层部分,它一侧楼梯往上,一侧往下。下沉的阶梯座位区域稍显隐蔽,藏着一个售卖饮品的小卖部,适合安静地休息。
顺着楼梯向上,可以到达顶部的观景层部分。这个平台的一侧有微微隆起的木制缓坡。另一边的天花板和地面上特意设置了两个椭圆形的洞口,雪花和阳光能够洒入室内,透过地面的洞口可以与建筑下方的滑雪者互动。此外,平台的后面还有一个夹层空间,它对应着斜切的玻璃天窗,成了整个舞台最明亮温暖的小角落。
森之舞台在 2016 年年底大体完工,2017 年夏天又花了两个月整修了一遍。过去一年里,依托这个建筑,有不少活动在这里展开。比如 2017 年,万科在这里举办了冰雪事业部成立大会。前不久的跨年元旦,游客们汇聚在舞台上看日出。最近,这里还打算安装一个望远镜,让空间进一步地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