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个艺术家,在美术馆里再造太阳、彩虹、大雾和河岸)
好奇心日报:李麑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Olafur Eliasson)是近年来全球最受大众欢迎的艺术家之一,太阳、彩虹、瀑布、河流、雾气都是他的“再造物”。
2003年他在伦敦泰特美术馆造了一个太阳。大厅的天花板被改成了镜子,数百个黄色单频灯组成了一个巨大的半圆,和镜像拼出一轮完整的红日。人们抬头可以看见镜中映出的自己和众人。埃利亚松还用空气加湿器和糖水蒸出与伦敦调性一致的大雾。
这个名为《气候项目》的装置是埃利亚松最知名的代表作之一,此前他还在包括斯德哥尔摩在内的多个城市的河流里倒入无害的绿色染料,带来一组“绿河”。
这些大大小小的装置作品中,埃利亚松常用的“道具”包括几何体、镜面、光、水,他在柏林的工作室有近80人实验技术,呈现炫目效果。
在社交网络的时代,这些给人们带来感官刺激的装置无疑“很好拍”。埃利亚松为丹麦ARoS美术馆顶层加设的那个彩虹色的环形回廊就是热门的自拍取景地。2006年这间美术馆征集顶层改造方案,最终,并不是建筑师的埃利亚松获胜——一个长150 米、直径52 米的玻璃回廊,他称这个彩虹全景的创作灵感来自但丁的《神曲》。
2010 年,埃利亚松与建筑师马岩松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造了一间能见度极低的展厅,注入大量人工雾,红绿蓝荧光灯使得雾气折射出诡谲气氛。
之后他在丹麦路易斯安那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河床》看起来安静了不少,石头、流水在展厅内组成了接近自然状态的河床景观。
埃利亚松跻身全球私人美术馆馆藏最多的艺术家前十,根据 2016 年公布的《私人美术馆调研报告》,埃利亚松排名第 8,榜首是Andy Warhol。也有批评家不客气地称他是“明星艺术家”,埃利亚松曾在一些采访中回应,炫目效果之外,他希望呈现各种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世界。
3 月 24 日,你可以在北京红砖美术馆再一次看到埃利亚松,这也是他目前在中国最大规模的个展。
展览将在红砖美术馆的园林、圆厅和 8 个展厅共同呈现特定的自然现象如光、雾、影、水,以及天体空间、磁场引力等作品,以此来诠释奥拉维尔·埃利亚松艺术生涯中各个重要的关注点。从第一件特定场域、展览同名作品“黄太阳”——《道隐无名》(The unspeakable openness of things)的强光中开始,穿梭于红砖砌筑的圆厅中观赏《遗失的指南针》(The lost compass),在黑暗中“阅读”水晶般无序跳动的《水钟摆》(Water pendulum);渐渐走进《未思之思图志》(Map for unthought thoughts)的幽暗世界,人仿佛被笼罩进去,进入巨大的宇宙隧道;最后在黑暗的空间内欣赏《聚合彩虹》(Rainbow assembly),这件圆形喷雾装置扑面而来的湿润中流动闪烁着七彩的光。在主要装置作品的四周,同时展出用格陵兰岛融化的冰川冰创作的水彩画《冰川风景》(Glacial landscape)等。
部分展品
《盲亭》,2013,装置,钢、黑色玻璃、透明玻璃,250*750*750 cm
(红砖美术馆馆藏)
(摄 / Andres Sune Berg)
(红砖美术馆馆藏)
(文中未标明出处图片均由艺术家及红砖美术馆提供,题图来自MAD建筑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