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在虚拟与现实的模糊地带追问与自省

网易艺术 · 2018-07-03 09:52:25
黄莺是近年来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多媒体艺术家,作品涉足新媒体、影像、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多种当代艺术媒介。
网易艺术独家专访艺术家黄莺视频

黄莺是近年来活跃于当代艺术界的多媒体艺术家,作品涉足新媒体、影像、装置、摄影、绘画、雕塑等多种当代艺术媒介,她用新的语言和编码揭示了当代社会人与整体环境的全新关系,主观编织出一种“ 虚拟的现实镜像 ”。通过对互联网时代沟通模式的反思,和对数字技术的运用,她试图将虚拟形态转换为一种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实体,延伸到现实空间之中,实现一种虚拟和现实深度融合的混合空间,在自我与环境、真实与虚构、时间与空间的多重关系中发现新的可能性,营造出介乎现实与梦境之间的沉浸式体验。

艺术家黄莺

沉浸式新媒体艺术带你走进内心深处

黄莺安安静静画了十年油画,她原本可以原地打转,一成不变,参展、收藏、上拍……一切走的稳稳妥妥。可内心那个叫“追问”的基因,一直躁动不安,疯狂呐喊,于是乎她放弃惶恐,勇往直前。一场场关于新媒体、关于装置、关于影像、关于摄影、关于雕塑的多媒介艺术之旅随即开启。

《十三场梦境》是黄莺近期完成的一件沉浸式新媒体艺术作品,绚烂的光影将展厅全部包围,透明的全息膜使得900平米的展厅变得尤为通透,一内一外的影像交织叠宕,如梦亦如幻,走进这场“梦境”,你也许略有恍惚,它像极了你变换多端的内心,此处有你喜爱的神迷心醉,也有你纠结的跌宕起伏,艺术与计算机就此天衣无缝的生长合作。

《十三场梦境》沉浸式新媒体艺术体验空间
《十三场梦境》沉浸式新媒体艺术体验空间

情感是未来与艺术的终极链接

作为观者,当我们沉醉在新媒体艺术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极佳的互动体验、强烈的临场感时,殊不知,这背后也曾乌云繁密。由于新媒体艺术不像绘画、雕塑那么具体,很多人认为它没有情感,只是科技的产物,起初,在艺术圈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招人待见。可黄莺不这么认为,她内心笃定,数字技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新媒体艺术总有一天会天广地阔。作为艺术家,她能做的便是不断围绕情感展开系列创作,在她心里,无论事物如何变化,无论用何种艺术形式沟通交流,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根基与源头。人心有温度,作品才会有热度。纵使孤独前行的路上惆怅、忧虑,但跨越过去定是风和日丽。艺术家需要独特不凡,活好自己,活出自己,自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寻你的作品,追你的足迹。

《幻想速度》今日美术馆·未来馆

沉迷于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灰色地带

这些年,令黄莺不断思考、不断深究的一件事儿就是探寻在真实空间将虚拟世界不断具体化,她试图在作品中将虚拟形态转换为一种可以触摸和感知的实体,延伸到现实环境之中,营造一种虚拟与真实的空间错位。从《仙镜》到《你是如此温柔》,从《无象》到《十三场梦境》,黄莺一次次用作品将虚拟具象而生。而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那个灰色地带,正是黄莺自救、自省、自律的黄金夹层,这里没有谎言,也没有堕落,这个地带如炼狱般,它不像人间的人那么傻乎乎,也没有地狱的人那么苦哈哈,它清醒的处在这两者之间,希望在精神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碰撞中找到某种本质的东西。

旅行途中的黄莺

旅行是创作的重要源泉

置换一个空间,看一段别样的风景,旅行,是黄莺短期置空自己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方法,她曾经站在欧洲大陆最西端,葡萄牙的罗卡角看着茫茫的大西洋,想象当年恩里克王子探寻未知世界的野心与梦想;也曾到伦敦近距离接触英伦艺术大咖达米安·赫斯特、安东尼·葛姆雷、翠西·艾敏,感受真实与想象的距离;走走逛逛,拍拍看看,南非克鲁格野生动物保护区、东京的根津美术馆、壮美的伊瓜苏瀑布、圣保罗现代美术馆……她都一一驻足,时时记录。记录风景更记录自己内心的情感变化,于黄莺而言,人生像是旅程,而她的作品恰是旅程中最美的时间印记。

《无象》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
《数字之心》未来的异想·今日未来馆@武汉站

绘画、影像、装置、新媒体恰如其分的与数字科技、互联网、人工智能相遇,艺术想象中的样子便在黄莺的作品里绽放。她的作品里有你度过的春夏秋冬,更有你体验过的喜怒哀乐。体验感是黄莺想要带给你的礼物,期待你记住她,新媒体艺术家--黄莺。

晓雯 本文来源:100个有腔调的人 作者:姜晓雯 责任编辑:姜晓雯_NQ1932
跟贴0
参与0
发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