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我们过的是“假元旦”?古人的元旦竟是这一天!

0
分享至

现在一说元旦,人们容易想起的就是每年公历1月1日,利用这一天难得的假期,或是走亲访友,或是与家人团聚。

事实上,在中国古代,也有“元旦”。只不过时间不一致,内涵和习俗也要丰富得多。二者的区别,究竟在哪儿呢?

资料图:红灯笼。宋文佳摄

古时“元旦”源头在哪里?

按字面意思解释,“元”谓之“首”,“旦”谓之“日”,两个字结合起来,可以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所以,“元旦”又称为“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也就是现在常说的“正月初一”。

据说,古代元旦起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5000余年历史。

唐朝时,房玄龄等人负责修《晋书》,里面出现了有关“元旦”的记载:“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

对元旦比较早的记载,在南朝文史学家萧子云的诗作《介雅》中亦可见到。里边提到“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很明确说明它的“开端”意义。

宋代吴自牧《梦粱录》中还有“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的记载。

它的起源另有一个传说。相传在远古的尧舜时期,尧帝勤政爱民,在老去以后,把地位禅让给德才兼备的舜,舜又禅让帝位给治水立下大功的禹。他们都做了很多好事,十分受人民爱戴。

资料图:敦煌月牙泉小镇举行庆元旦大漠篝火晚会。王斌银摄

为了纪念他们,大家就把尧死后,舜祭祀天地和尧的那天,当做一年的开始之日,称作“元旦”或“元正”,成为古代元旦的由来。

历法变,“元旦”时间也变

传说固然有趣,但实际元旦的来历与人类生活有密切关系。比如做农活,就需要一些准确的时间节点。而一年的开始,又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人类发明了历法。

古人发现了日夜交替、月缺月圆和四季轮回的自然现象,最终以昼夜交替的周期为一“日”,参照月相变化的周期确定“月”,谷物成熟周期代表了寒来暑往,叫“年”,也就是太阳绕地球一周的时间。

精确计算上述周期经历了很长时间,历法几经变化,“元旦”的时间也跟着变。夏朝使用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又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不再折腾,当时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叫做元旦,自此,一直沿袭至清朝末年。

资料图:元旦小长假期间的新年庙会。 刘昌勇摄

民俗学专家陈连山表示,民国初年,当时的政府修改历法,想把整个公历作为时间体系,把所有的传统节日均移至公历时间,于是公历1月1日被定名为“元旦”,传统的元旦则更名为“春节”。

怎一个“吃”字了得

古代是农业社会,到了“元旦”,大规模的农事活动早已结束,娱乐活动又少。所以,大家很快琢磨出各种跟吃有关的点子,花样百出。

南北朝梁宗懔写了一本书,叫《荆楚岁时记》,记录了古代楚地的各种节日风俗。说到元旦时,明确提到拜贺毕,要进椒柏酒,饮桃汤……还要各吃一个鸡蛋。

其中有饮料、食品,还有药物,几乎涉及生活所需的方方面单,又各有其特殊含义,表达希望来年福顺安康的心愿。

比较有趣的,是某些地方要吃“汤饼”。这里的“饼”一般不是指烧饼。北宋《岁时杂记》说:“元旦,京师人家多食索饼,所谓年馎饦,或此之类。”索饼指像绳索一样细长的饼,长相类似现代的面条。

资料图:师傅们在把制作好的桂花糖年糕摆放整齐。王思哲摄

明清时,人们喜欢在元旦吃年糕,南方尤其流行。明末《帝京景物略》提到,正月元旦,“夙兴盥激,吃枣糕,日年年糕”,相当有趣。

不同地区,年糕也换了名字。明正德广东《琼台志》记载当地吃春糕:“元旦前以糯粉濈(jí)蔗糖或灰汁笼蒸春糕……杂诸果品岁祀,递割为年茶,以相馈答。”形似今天的生日蛋糕。

小时候的“阳历年”

当下,人们口中的元旦变成了公历1月1日,各种饮食老习俗不见了。民俗学专家高巍说,这也就是老辈儿人口中的“阳历年”,小时候的元旦就像星期天,可以多休息一天。

但孩子依然有孩子的过法。高巍是北京人,小时候家家户户挤在一个大院子里,元旦一放假,他就满院子串门,拉着小朋友跳房子、推铁环……不亦乐乎。

资料图:年味儿浓郁。苍雁摄

赶上天气冷,他们早早往地上泼几盆凉水,很快就结了冰。一群人坐上小冰车“滑冰”;也有时候把二门的门板卸下来,打乒乓球,能玩得忘了吃饭。

“元旦跟着父亲去值班,老听到他们说,过了今天就是明年。”在高巍印象中,有一年元旦,晚上看着书,就听到收音机里响起钟声,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到了。

他说,其实,“阳历年”也是新年的开始,同样具有辞旧迎新的意义。在这个时间点上,人们可以把过去一年的日子捋一捋,看看做了哪些事情,有没有遗憾和失误。

“元旦,还是应该有一些仪式感。”高巍说,也可以写下期待,鼓励自己来年努力实现,去拥抱新的希望和梦想。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交部回应冯德莱恩涉华言论

外交部回应冯德莱恩涉华言论

财联社
2025-02-05 16:31:09
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锋博士离世,年仅48岁

南京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员李锋博士离世,年仅48岁

澎湃新闻
2025-02-05 17:26:29
山东水库出现大量河鳖,有的已冻死!网友怒了:哪个不长眼放生的

山东水库出现大量河鳖,有的已冻死!网友怒了:哪个不长眼放生的

二向箔
2025-02-05 10:00:45
48岁大S两任丈夫表现相反:汪小菲安排后事,具俊晔失去了联系!

48岁大S两任丈夫表现相反:汪小菲安排后事,具俊晔失去了联系!

美食阿鳕
2025-02-04 10:55:12
特朗普关税措施升级,中国瞄准谷歌、英伟达和英特尔

特朗普关税措施升级,中国瞄准谷歌、英伟达和英特尔

侦姐有料
2025-02-04 21:46:12
汪小菲包机让大S“回家”了!全程用伞遮光,她遗言和灵堂地曝光

汪小菲包机让大S“回家”了!全程用伞遮光,她遗言和灵堂地曝光

文雅笔墨
2025-02-05 21:49:50
大S回家了!具俊晔手捧粉色骨灰盒,还戴着耳机,俩孩子一脸茫然

大S回家了!具俊晔手捧粉色骨灰盒,还戴着耳机,俩孩子一脸茫然

阿矗论古今
2025-02-05 18:10:15
大S骨灰包机运回家!具俊晔现身捧着粉红色骨灰坛,现场画面曝光

大S骨灰包机运回家!具俊晔现身捧着粉红色骨灰坛,现场画面曝光

萌神木木
2025-02-05 17:16:18
大S外甥发文悼念!大姐一家为何没去日本游?网友猜测与钱有关

大S外甥发文悼念!大姐一家为何没去日本游?网友猜测与钱有关

探寻者
2025-02-05 15:16:16
汪小菲开豪车急奔大S家,保安提前打开大门,汪小菲急促进入小区

汪小菲开豪车急奔大S家,保安提前打开大门,汪小菲急促进入小区

素素娱乐
2025-02-05 21:29:36
法拉利车队官宣!周冠宇时隔7年回归,2025赛季担任储备车手

法拉利车队官宣!周冠宇时隔7年回归,2025赛季担任储备车手

全景体育V
2025-02-05 18:30:02
大s不举办哀悼仪式了,骨灰安置家中,具俊晔不要一分钱遗产

大s不举办哀悼仪式了,骨灰安置家中,具俊晔不要一分钱遗产

辣条小剧场
2025-02-05 21:30:27
泰国女总理抵达北京,华姐姐亲自接机,迎接小姐姐穿军装又美又飒

泰国女总理抵达北京,华姐姐亲自接机,迎接小姐姐穿军装又美又飒

闻识
2025-02-05 20:50:39
男子春节返程用DeepSeek做“最优攻略”,两天从广东徐闻开车回重庆

男子春节返程用DeepSeek做“最优攻略”,两天从广东徐闻开车回重庆

上游新闻
2025-02-05 14:14:09
沈腾林允被曝恋情,曝已“相恋”好多年,沈腾工作室火速发声回应

沈腾林允被曝恋情,曝已“相恋”好多年,沈腾工作室火速发声回应

扒虾侃娱
2025-02-05 17:37:40
央视《六姊妹》遭痛批!年代剧要接地气,但绝不是“接地府”

央视《六姊妹》遭痛批!年代剧要接地气,但绝不是“接地府”

涵豆说历史
2025-02-05 16:55:43
新冠病毒是福奇资助造的!一名科学家接受了4000万后成为零号病人

新冠病毒是福奇资助造的!一名科学家接受了4000万后成为零号病人

大风文字
2025-02-05 19:39:55
冰火两重天!《哪吒2》票房突破50亿,光线传媒20cm涨停 《蛟龙行动》面临巨亏,10万手砸盘博纳影业一字跌停

冰火两重天!《哪吒2》票房突破50亿,光线传媒20cm涨停 《蛟龙行动》面临巨亏,10万手砸盘博纳影业一字跌停

金融界
2025-02-05 10:22:31
高速服务区被戳破轮胎后续:网传定损8000元,老板联系车主求情

高速服务区被戳破轮胎后续:网传定损8000元,老板联系车主求情

阿莱美食汇
2025-02-05 15:36:57
铃木停止接单吉四门姆尼订单 4天订单数超3.5年产能

铃木停止接单吉四门姆尼订单 4天订单数超3.5年产能

智车情报局
2025-02-05 11:26:43
2025-02-06 00:03:00

头条要闻

妙瓦底电诈园遭断网断电断油 背后最大"保护伞"被扒

头条要闻

妙瓦底电诈园遭断网断电断油 背后最大"保护伞"被扒

体育要闻

小贾伦·杰克逊:天道酬勤

娱乐要闻

小S发声:不会帮姐姐大S举办告别式

财经要闻

2025年的快时尚,快不起来了

科技要闻

外媒:监管机构或将调查苹果中国应用商店

汽车要闻

10万元级无图智驾 悦也PLUS全路况实测

态度原创

手机
旅游
艺术
家居
公开课

手机要闻

雷军放大招!小米15 Ultra月底惊喜登场,SU7 Ultra有玄机?

旅游要闻

在航班座位下捡到鞭炮?机场回应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家居要闻

宽敞明亮 家庭温馨设计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