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一眼识别音乐剧&歌剧,背后的套路竟这么深

0
分享至

年前,湖南卫视的《声入人心》一度引起声乐圈的“骚乱”。有号称亚洲第一男中音廖昌永的铁粉,有新生代歌剧男神石倚洁的忠粉,还有郑云龙、阿云嘎、周深等一众小鲜肉们的迷弟迷妹。在这一众人等疯狂吸粉的同时,这档综艺也吸引到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音乐剧和歌剧。然而,这档本来就属于“娱乐”的节目,到底还是没能(可能也没打算)弄清楚音乐剧与歌剧的区别。

眼看一群吃瓜群众激动地舔屏,笔者就很想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考量音乐剧和歌剧演员“好声音”的标准压根就不一样?High C并不是为“声入人心”加分的利器?只用旋律性歌曲的演绎来竞争,是对音乐戏剧演员的“轻视”?

绝大多数人应该是不知道的,他们并不Care。作为一档靠流量和赞助的节目,《声入人心》也没有义务引导观众正确认识音乐剧&歌剧。

其实,对于普通观众而言,有一招简单粗暴的方法,可以一眼识别音乐剧&歌剧——找麦克风!音乐剧演员带麦(小蜜蜂),歌剧演员不带麦。可不要小看这麦克风,它的“功效”和背后隐藏的套路可深着呢。

歌剧《阿依达》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有了麦,声音才能Freestyle

麦克风最基本的功效是扩音,好的麦还能对声音进行润色。对演唱会歌手或资深歌友而言,用不用麦也许只是音量大不大、嗓音骚不骚、拽不拽的区别。可在一个符合音乐剧和歌剧演出要求、通常来说可以容纳一两千人的大剧场里,用不用麦,会直接影响到演员的演唱方式。

一台真正的歌剧表演是不会用麦的。所以,一名合格的歌剧演员必须具备仅靠一副肉嗓、就能让声音穿过乐池里交响乐队的音墙、清楚传递到大剧场每一个角落的能力。即便像意大利维罗纳这样能同时容纳2万观众的露天剧场,他们也照样不用麦!

还好,起源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能够让声音具有超强的穿透力,这帮了他们的大忙(哎?不知道这是不是歌剧起源于意大利的又一种原因呢?)。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歌剧演员,无论是与仇人撕逼、还是与情人调情,永远都是“使尽浑身气力”在歌唱,且声音也似乎总是饱满、凝聚、精致完美,却又让人在其内敛、克制的情感表达里感觉到一丝距离。

而音乐剧的演员就幸福很多。有了麦的扩音辅助,他们可以把所谓“声音的位置”放下来。他们可以用气声、可以嘶吼、可以真假声交替、可以说唱……总之,就是可以想怎么玩怎么玩。所以,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音乐剧演员的演唱更接近常人和生活,更真实,也更容易被学习和模仿,与自己的距离感也就近了很多。

歌剧《漂泊的荷兰人》

有了麦,演员才能满台转

从扩音和润色的基本功效延展开来,麦对演员演唱状态的影响,远不止演唱方法而已。因为麦的使用,音乐剧里的演员们可以边唱边跳,也可以侧对观众、甚至背对观众说话演唱,对观众的听觉体验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可这在不用麦的歌剧中是不可能的,如果演员不让声音直接朝观众席传递,观众听到的声音会变小变模糊。而幅度过大或时间过长的肢体动作,也会分散歌剧演员的“气力”,影响声音的音量和穿透力,进而影响观众的听觉体验。所以从某种角度而言,歌剧演员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重唱轻演,也有不得已的苦衷。当然,真正顶尖的歌剧演员一定是唱演俱佳的。

正是因为歌剧演员不带麦,每一个人声都会随着演员的移动而即时变化,观众的听觉与视觉体验的空间感会更加统一。“卡门”在台左,声音也在台左,“斗牛士”从台右走上来,声音也从台右由远及近,幕后合唱的声音听上去也就是在很远的地方。而音乐剧因为有麦的使用,所有演员无论身在何处,声音都通过音箱传出,方位感显得差了很多。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息技术的不断进步,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音乐剧《摇滚莫扎特》

有了麦,舞台才能任性设计

不是在说演员和演唱吗?跟舞台设计有毛关系?有关系!舞台设计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舞台布景、灯光、道具、服装、造型等等。而其中舞台布景的作用,除了大家都能想到的情境还原、意境营造之外,还会对舞台上的声音传播产生影响。

歌剧的舞台布景通常会比较厚重,大块面地板状布景有利于舞台上的声音向观众区的反射。而三面合围的布局,则更有利于舞台声音的聚拢。专业的歌剧舞台设计能营造较好的声场,为歌剧演员们“助力”,但也因此容易变得笨重,不便频繁灵活地移动。而音乐剧的舞台设计无需要考虑这些,却会更多考虑演出中快速换景的便利。因此灵活拼装的零件式构思或轻薄的“便携”移动款更为常见(当然多媒体的运用也更广泛)。这也是音乐剧与歌剧之所以在视觉气质上有所差异的原因之一吧。

服装、造型的设计在两种音乐戏剧中,也各有不同的讲究。歌剧演员因为纯靠肉嗓,呼吸系统的强度和由呼吸引起的身体运动幅度(通俗点可以理解成三围尺寸变化)更大,且紧身或过于沉重的服饰也会对他们的演唱造成干扰,加之歌剧演员也大多不那么“苗条”,所以,歌剧的服饰设计一定会考虑到关键部位的合理性,实际制作中为演员量尺寸的时候,也通常会留有余地。

而音乐剧演员的“呼吸强度”小了很多,但肢体表演的幅度却更大,加上大多数音乐剧演员的火辣身材,他们的服饰往往更加贴身、干练,以便活动自如。如此,可谓一个端庄稳重、一个俏丽灵动。

音乐剧《摇滚学校》

有了麦,乐队才能电音ROCK

这个点,相信已经无需再多说为什么了。但有了电音的加入,让音乐剧的音乐更通俗化、流行化,让情感的宣泄更为强烈,说白点就是,对普通观众而言,音乐剧的现场音乐更嗨更过瘾。而歌剧的音乐语言,需要更细致地去分辨和品味。虽然遇到知音,也同样会获得酣畅淋漓的快感,但对于大多数观众而言,门槛有点高。

以上还只是音乐剧与歌剧的现场欣赏体验中最容易被感知的部分。关于这两种音乐戏剧的差别,其实还有太多角度、太多内容可以聊。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大收购!千亿创新药巨头出手

大收购!千亿创新药巨头出手

中国基金报
2025-07-15 21:19:45
中方开始反攻,美媒诧异:全球最强战舰开上门,中国反而没威胁了

中方开始反攻,美媒诧异:全球最强战舰开上门,中国反而没威胁了

文龙笔记
2025-07-15 06:59:23
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有一种坏,叫慷他人之慨

让环卫工翻8吨垃圾找一块儿童手表:有一种坏,叫慷他人之慨

清书先生
2025-07-14 15:08:43
世人最尊敬的清华校长携巨款去了美国,真相令所有人沉默……

世人最尊敬的清华校长携巨款去了美国,真相令所有人沉默……

鬼谷子思维
2025-07-11 00:20:03
80后厅官黄克落马!广西十年倒查风暴刮骨疗毒,破GDP与生态困局

80后厅官黄克落马!广西十年倒查风暴刮骨疗毒,破GDP与生态困局

听枫观澜
2025-07-14 20:54:47
沈阳这个烂尾项目要重启?

沈阳这个烂尾项目要重启?

沈阳公交网小林
2025-07-15 11:43:13
《长安的荔枝》票房井喷,打了多少资本的脸?大鹏这次又赌对了

《长安的荔枝》票房井喷,打了多少资本的脸?大鹏这次又赌对了

崽下愚乐圈
2025-07-14 18:29:20
7年赔光2个亿,中年返贫的邹市明,终究还是向生活低头了

7年赔光2个亿,中年返贫的邹市明,终究还是向生活低头了

娱小北
2025-07-10 08:54:33
中国商人在菲律宾被绑架,12名嫌犯落网,其中6名中国人,商会发声

中国商人在菲律宾被绑架,12名嫌犯落网,其中6名中国人,商会发声

大风新闻
2025-07-15 11:21:25
广东逾30个镇街遭遇暴雨、大暴雨

广东逾30个镇街遭遇暴雨、大暴雨

环球网资讯
2025-07-15 16:07:16
七分钟售罄!大连英博球市火爆,再现六万人魔鬼主场!

七分钟售罄!大连英博球市火爆,再现六万人魔鬼主场!

从小就是大连球迷
2025-07-15 15:28:35
闲置下来的硬盘尽量放在主机里吧,用硬盘盒当移动硬盘用迟早放坏

闲置下来的硬盘尽量放在主机里吧,用硬盘盒当移动硬盘用迟早放坏

小柱解说游戏
2025-07-14 01:11:29
39.4℃!82条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郑州真的“热炸”了!

39.4℃!82条高温红色预警信号 郑州真的“热炸”了!

封面新闻
2025-07-15 20:10:12
这6类事业编岗位,将退出编制体系,“铁饭碗”也不“铁”了

这6类事业编岗位,将退出编制体系,“铁饭碗”也不“铁”了

巢客HOME
2025-07-14 09:18:43
江西一女老板发现男员工神似亡夫,见到员工父母后她愣了

江西一女老板发现男员工神似亡夫,见到员工父母后她愣了

兰姐说故事
2025-05-11 10:00:14
广岛原子弹爆炸,专家:百年内寸草不生,为何如今住了100多万人

广岛原子弹爆炸,专家:百年内寸草不生,为何如今住了100多万人

文史达观
2025-07-14 06:45:17
正式确定!2米11大中锋加盟辽宁男篮,接班韩德君,杨鸣重点培养

正式确定!2米11大中锋加盟辽宁男篮,接班韩德君,杨鸣重点培养

体坛瞎白话
2025-07-15 15:10:17
大胜韩国!宫鲁鸣采访谈双塔作用,直指外线问题,总结日澳小组赛

大胜韩国!宫鲁鸣采访谈双塔作用,直指外线问题,总结日澳小组赛

篮球资讯达人
2025-07-15 22:54:41
山东轮胎企业出手!2.6亿拿下普利司通第一家中国工厂

山东轮胎企业出手!2.6亿拿下普利司通第一家中国工厂

山东财经报道
2025-07-15 17:41:38
国内仅存1棵,专家断言已不可能繁殖,一乡村教师成功种出幼苗

国内仅存1棵,专家断言已不可能繁殖,一乡村教师成功种出幼苗

珺瑶婉史
2025-06-16 19:35:07
2025-07-16 04:19:00

头条要闻

特朗普被指曾私下鼓动泽连斯基打击莫斯科 白宫回应

头条要闻

特朗普被指曾私下鼓动泽连斯基打击莫斯科 白宫回应

体育要闻

在中国效力10年,45岁的传奇外援退役了

娱乐要闻

董璇自曝再婚了!二婚老公被扒是张维伊?

财经要闻

国货美妆能否脱下“平替”外衣

科技要闻

英伟达H20解禁,黄仁勋吓坏平替?

汽车要闻

六座布局/深浅配色 仰望U8L内饰亮相

态度原创

健康
本地
家居
艺术
公开课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本地新闻

裤子那里鼓鼓的,当代都市丽人都被女装做局了

家居要闻

自由开阔 生活需求塑造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