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我在故宫修文物》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离世,年仅55岁

0
分享至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2日消息,6月15日,故宫第三代摹印传人沈伟离世,年仅55岁。据了解,故宫摹印是“三代单传”,北派篆刻的代表人物金禹民,也是新中国故宫博物院摹印的开创者。金禹民只收了一个徒弟刘玉,而沈伟也是刘玉培养的唯一徒弟。

沈伟的一名同事告诉记者,沈伟很随和幽默,没有一点架子,愿意与年轻人交流交朋友,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

沈伟。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故宫摹印的“三代单传”

很多人是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认识沈伟的。这部纪录片让故宫的顶级文物修复师们第一次走入大众眼前。

沈伟生在江南,上小学时跟随父母来到北京。1983年,他从国家文物局和鼓楼中学合办的“文物班”毕业,进入故宫做青铜器复制,后来,刻章组的老师傅正好五十多岁了要收徒弟,就选中了沈伟。

“我师父特别不爱说话,1986年他选择我作为故宫摹印的第三代传人,当时我还有些吃惊。他说观察我很久了,觉得我能干这个,他不会看错人。”

提到摹印,可能很多人不了解,沈伟曾解释说,摹印是和古书画的复制联系在一起的,故宫的文物专家们不但负责修复文物,还从事文物古画的临摹复制。

古时候的大部分书画都有印章,沈伟和师父们一辈子所研究的,就是这最后一个程序——章。

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每幅摹画裱完以后,最后都要有钦印才算大功告成,这一步非常重要,如果盖不好,前面摹画的所有功夫也白费了。因此,摹印也可以说古书画修复中非常特殊的存在。

中国印坛有“南陈北金”的说法,其中“北金”指的就是北派篆刻的代表人物金禹民,他也是故宫博物院摹印的开创者。金禹民只收了一个徒弟刘玉,而沈伟也是刘玉培养的唯一弟子。

所以,故宫摹印可谓是“三代单传”。

沈伟。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刚开始做学徒,沈伟从磨石头、磨锯、磨刀开始,这就要花上一年时间。“磨完刀子写篆字,又写了两年,这才能摸到印章,学习篆刻技法又是两年,一共5年才算正式出师。”

每一枚印章,都有着强烈的时代色彩和个人风格,印文字体、章法布局,运刀手法、笔道的轻重、屈伸疏密……还有印章中体会的意境,都要有摹印者深刻的领悟。不仅印章的外表要一模一样高度相像,印出来的效果也要不差分毫。

《清明上河图》摹本的100多个印章,都是由沈伟的师傅刘玉复制钤印的。

沈伟曾说,自己盖过的最多的一幅是《兰亭序》,有一百多块章。这一百多个章里,可能既有师父刘玉的章,也有金禹民先生的。师傅们摹好的章,就成为资料,下次还可以再用。

我跟师父就像父子一样

作为故宫摹印的“三代单传”,沈伟和师父的感情更加不一般。

他曾在自述里说,自己和师父的感情很好,每年初五去拜年,一年可能能见个三四面,平常打电话。一见面,他们就聊些过去的事,工作情况、人员变动什么的。

师父眼睛不是特别好,每年体检沈伟就陪他去,师父做青光眼手术也是他带着去的,“我在场他踏实”。他曾形容自己和师父的关系:“怎么说,就是跟父子似的,有什么要求,就直说。有的徒弟,师父退休就忘了。我们单传,不一样。”

“师父最常跟我们说的是要守规矩,规矩就是圆规,帮你把章盖对地方。”

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这个“规矩”,第一是要守住寂寞,第二个是认真,不能出错。

“人家两年、三年画出来的画,我们盖印章就是十分钟,不能错。盖错了没法修,印章是红的,擦不掉的。所以干一辈子不能出错。”

30多年来,沈伟雕刻仿制了1000多枚古印,在临摹的书画上盖了上万个印章,没出过一点差池。

下一代摹印传人,在哪里呢?

《我在故宫修文物》里,沈伟的办公桌前,充满各种小小的意趣:小葫芦、鸟笼、盆栽……

摹印同故宫的其他古文物修复工作一样,要沉得住气,更要拿出舒适的好心情来工作,要是光线不对、情绪不对,不干都行。“因为人工有生命力,不像复印,人工临摹有生命力,可以反映人当时的心态。”

沈伟。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除了篆刻,沈伟的爱猫宠猫也出了名,他和青铜器修复师王有亮每天自觉地担当起喂猫职责,每天上班,浇完了花,有时就喂猫,他还给两只野猫起名“花子”和“灰子”,连《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剧组人员都知道,想逗猫,就可以去摹画室所在的第四进小院找找看。

在故宫的小院儿里,他们还种起了菜,纪录片里,他在院子里高兴地欣赏着自己种的茄子西红柿,“修身养性,自己调理,有点儿以厂为家了对不对?就像家一样”。

沈伟。来源:《我在故宫修文物》截图

沈伟一直把“素心若雪,淡如清风”当做自己的座右铭。“制作和收藏印章的过程,其实也是塑造性情的过程。沉浸在印章的世界里,少了现代社会的功利心和焦躁症,变得与世无争,这便是修身养性。”

听上去有趣,但他也说过,他们在这里三十多年都没什么变化,只是春夏秋冬四季景色不一样。

“故宫的下一代摹印传人,会在哪里呢?”在几年前的一次采访,沈伟说出了自己最大的烦恼。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吉林一女子转院途中死亡:救护车无执业资质 至今拖欠48万元赔偿丨封面深镜

吉林一女子转院途中死亡:救护车无执业资质 至今拖欠48万元赔偿丨封面深镜

封面新闻
2025-07-01 11:54:03
刚谈妥就来华?九三阅兵,特朗普理当参席,面对中国,他心态变了

刚谈妥就来华?九三阅兵,特朗普理当参席,面对中国,他心态变了

通文知史
2025-06-30 22:29:53
西媒:法蒂原年薪1500万,续约后合同总金额不变只是薪水平摊

西媒:法蒂原年薪1500万,续约后合同总金额不变只是薪水平摊

雷速体育
2025-07-01 21:09:26
宜宾出发,高铁 2 小时 200 元内可达的小众避暑旅游地推荐

宜宾出发,高铁 2 小时 200 元内可达的小众避暑旅游地推荐

宜宾零距离
2025-07-01 21:39:41
达成签约!4年2.85亿美元!NBA历史最高年薪合同诞生

达成签约!4年2.85亿美元!NBA历史最高年薪合同诞生

鬼魅突破上篮
2025-07-02 01:43:18
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国内成品油价“三连涨”,加满一箱油多花9元

界面新闻
2025-07-01 16:53:49
江苏一批省管领导干部调整到位,涉这些地方……

江苏一批省管领导干部调整到位,涉这些地方……

鲁中晨报
2025-07-01 16:19:02
特朗普炮轰马斯克: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回应:全部削减,就现在!

特朗普炮轰马斯克:没有补贴你早就回南非了!马斯克回应:全部削减,就现在!

华尔街见闻官方
2025-07-01 13:17:00
德国经济部长:德国将天然气供应的警报级别从警戒水平降至预警水平

德国经济部长:德国将天然气供应的警报级别从警戒水平降至预警水平

财联社
2025-07-01 18:42:19
中央定调!2025年养老金调整,调整比例相同?为什么事退涨得更多

中央定调!2025年养老金调整,调整比例相同?为什么事退涨得更多

社保小达人
2025-04-10 09:30:06
这是希岛あいり(希岛爱里)最初也是最后的传奇共演!

这是希岛あいり(希岛爱里)最初也是最后的传奇共演!

孤独的独角兽影视
2025-06-09 09:55:15
郭德纲收留三个恩人后代,18年过去了,他们迎来了各自的结局

郭德纲收留三个恩人后代,18年过去了,他们迎来了各自的结局

葡萄说娱
2025-06-28 16:33:17
同款拖鞋,孙颖莎恋情曝光?默契的动作,谁注意王楚钦的表态

同款拖鞋,孙颖莎恋情曝光?默契的动作,谁注意王楚钦的表态

懂球社
2025-06-30 17:48:38
西尼亚科娃申请暂停,暂停约5分钟后比赛恢复进行!

西尼亚科娃申请暂停,暂停约5分钟后比赛恢复进行!

直播吧
2025-07-01 21:32:13
当年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4年后辞职,17年后变成了这样

当年揭露“三鹿奶粉”的上海记者,4年后辞职,17年后变成了这样

清风游史
2025-02-14 13:57:07
拉拉维亚6月份与里夫斯一起训练 后者还为他开过车

拉拉维亚6月份与里夫斯一起训练 后者还为他开过车

直播吧
2025-07-01 07:42:14
空调开到26℃就发臭,可能得怪你太勤劳

空调开到26℃就发臭,可能得怪你太勤劳

差评XPIN
2025-07-01 10:52:06
俄国防部:坠毁战机为苏-34 机组人员弹射逃生

俄国防部:坠毁战机为苏-34 机组人员弹射逃生

财联社
2025-07-01 21:36:17
朱德警卫员晚年时透露:十大元帅真正的排序,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朱德警卫员晚年时透露:十大元帅真正的排序,你想的完全不一样

内向的故事小生
2025-06-30 14:48:07
两次世界大战的未解谜题,正在2025年重演

两次世界大战的未解谜题,正在2025年重演

枫冷慕诗
2025-06-24 12:09:16
2025-07-02 03:51:00

头条要闻

普京签署法令 允许“不友好国家”投资者在俄投资

头条要闻

普京签署法令 允许“不友好国家”投资者在俄投资

体育要闻

郑钦文1-2西尼亚科娃 连续三年温网一轮游

娱乐要闻

瘦到脱相!鹿晗首度回应暴瘦内情?

财经要闻

中央财经委: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

科技要闻

不惧小米YU7?特斯拉逆势涨价

汽车要闻

2026款MG Cyberster/MG5 两款新车售5.99万起

态度原创

教育
艺术
旅游
本地
公开课

教育要闻

高考地理中的爱沙尼亚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本地新闻

云游中国 | 亭台觅知音!百年戏楼藏了多少西厢绝唱?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