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音乐没赶上“乐队的夏天”,搞艺术却遭遇市场泡沫, 这位奶爸不容易

网易艺术 2019-10-28 17:29:26
陈杭工作室

导语:自认为不是“职业”艺术家的陈杭,读书时是杭州重型音乐“酒童”乐队的成员,毕业回到福建老家后,为了省下房租,亲手设计了兼有工作和生活功能的工作室。虽然被老妈评价为“每天像睡在垃圾场一样”,但是可以满足日常需求的家,陈杭还是相当自豪。

从乐队退出后,我就没得“玩”了,现在工作之余会弹弹木吉他。

陈杭工作室 (来源:艺术青年说)

近期我主要是在作研究,研究唐制建筑结构,并且尝试用3D打印的办法制作部件。我试图从中国古代建筑中找到一套建筑的“模块化标准部件”,可以批量生产模块化零部件然后自由组装,像乐高一样。中国古代建筑这个特点非常酷,很符合柯布西耶工业化生产建筑的思想。我可以用这套模块化部件去搭建各种各样的结构。

陈杭的近期工作成果

我的创作历程大概分为4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09年之前,这个阶段做的作品与动漫游戏和波普有关。

第二个阶段是从2009年到2012年在北京的后半段时间,这是我的一个迷茫彷徨期。

经过了2008年的艺术市场泡沫破裂,我开始思考属于我的艺术是什么?都说艺术要做自己喜欢、内心的东西,但我却不能分辨“我所喜欢的”到底是“因为别人告诉我这个东西牛逼”、还是“做这个能成功”或者“这只是属于你自己的小情结,对别人毫无意义”。在那个时候我刚好重新找回小时候对制作军事模型的兴趣,做了许多模型,我就想我为什么这么喜欢做模型,甚至超过了做艺术创作。那既然喜欢这个是不是可以把模型结合到创作中去,于是画了几个军舰的系列,其中一个系列《密苏里号》。但是我仍然没有找到方向,转向设计尝试做了一些家具,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有一个跟央美工业设计毕业的朋友宋杨共同设计的《双子椅》制作了出来,参加了《为坐而设计》比赛,入了个围。到2012年,我觉得快撑不下去了,来自经济窘迫、父母的质疑和艺术方向迷茫的多重压力,决定考研。

第三个阶段是读研的时期。这个阶段对我来说是寻找的阶段。

读研三年我给自己的目标就是找到真正的自我。这个阶段对自己的创作方向隐约有了一些大致的轮廓,知道了什么不是我要做的,我要做东西的大概是什么样的范围,以及真正的内心诉求是什么,对于艺术理论和艺术史的系统学习也对艺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第四个阶段是2017年考博没考上回到老家之后这段时间,我真正觉得找到了自己要的东西。我认真思考了一个前提:如果我注定成为不了成功的艺术家,默默无闻、卖不了一件作品,那么我还会有做艺术作品的动力吗?这个动力是什么?艺术对我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过往的创作中,时间是最大的成本,有时候我常常希望养一群小黄人来帮我完成创作中的各项工作。做艺术不是孤注一掷,是要做好长期的准备的,现在我在学校当美术老师,免于经济上的焦虑,帮助我更好投入创作。

“玩出来”的创作灵感

在工作室的日常的一天通常这么度过

陈杭在工作室的日常 (来源:艺术青年说)

艺术与商业,这是一个相爱相杀的关系。没有商业就没有“职业艺术家”,商业能让艺术家“更专业”,也能让大众更了解艺术。我很赞同艺术与商业的结合,但是对自己来说,我却是丢掉了名利心忘掉了商业才找到自我的,对个体来说,这是一个心态问题。如果有机会和商业品牌合作,我希望能够跟模型公司进行合作,我想要生产建筑标准构件,尽情搭建,自由的搭建心中的古风建筑。我还希望跟家居设计品牌合作,也有把这种形式设计成好玩的灯具、桌子等家具的想法。

工作室里发生了很多难忘的事情

陈杭在工作室的难忘过往 (来源:艺术青年说)

陈杭,1982生于福建福州,2006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学士学位,2016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福州。

【小编有话说】《艺术青年说》是一档从艺术家第一视角表述的栏目,这里有当代艺术青年的最真实状态,也能一窥艺术的未来。本期内容整理自陈杭口述,整理的过程中有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感谢艺术家本人提供丰富详实的素材,同时也要感谢“青年艺术100”为本栏目提供的大力支持。

马思嫄 本文来源:艺术青年说 作者:马思嫄 责任编辑:马思嫄_NY9160
跟贴0
参与0
发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