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筋、塑料袋、小纸片。。。。。。90后摄影师用“日常”构建“不同寻常”

网易艺术 2019-10-30 17:40:40

导语:相比于人像、景观这一类题材,苏葵更关注对“物”的表达与言说,不同形态的静物身上有着各自的迷人之处,对她而言存在着难以言表的吸引力。于是,从微观视角入手,苏葵以陌生化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不一样的生活场景。

如果可以拥有一项超能力,我希望像哆啦A梦那样拥有快速发条器,在事情繁多、创作时间不足的时候,可以让自己更加敏捷,哪怕时间很少,也能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我的灵感一般都来源于一些文字、莫可名状的感觉与物件。或许是一个很常见的事物,又或许它在生活里并不会引发太多特别关注。当我能在与某物的对话中窥见它的灵性,并像发现一个只属于我的秘密那般小心翼翼捧在手心的时候,大抵就代表着某物与我真正相遇了。

最近让我印象最深的是两个场景:一个浅绿色的西瓜,有1/3漂浮在不锈钢水面上,另外2/3则完全隐没在水中,但是它并没有触碰到水池的底部,就这样在水中保持着自己的平衡;一片片放置于保鲜膜上的鸡蛋壳,是早上吃鸡蛋时候留下来的。保鲜膜下面是透明的玻璃桌子,在阳光的照射下,保鲜膜连带着鸡蛋壳都变得波光粼粼,就像凝固的水面。这两个瞬间让我感受到万事万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我们呈现着丰富的感知空间,很触动我。

近期我的作品依然是《白日梦——以物之名》系列的延伸,关注对物的表达与言说。

创作了一幅名为《谜题》的作品,我个人很喜欢那样纯净又深邃的颜色。探讨关系与磁场的诗意。如果说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小球,那么线就象征着我们对外界传递的信号,一段关系的建立。你不知道你将会和谁产生联结,也不知道谁错过了你;总有一些人会遇见,也总有一些人会失去,总有一些故事,被相近的磁场吸引。对我而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真的是一个充满遐想与诗意的谜题,很难完全弄懂其中的奥秘,更多的时候,我们是被缘分、命运指引着向前,在冥冥中相遇。

还有一幅名为《社交扑克》的作品也让我印象深刻,希望借此表达对社交软件现状的思考。我将一些现在较为典型的社交软件截屏,并进行虚拟化,做成扑克牌的式样。画面中的两只手正分别指向不同牌面,作出已经摸牌和即将摸牌的动作。翻牌,象征着比较各自在网络上的“热门”程度。我们都知道,打牌的过程里,每一张扑克牌都在胜利或失败中起到重要作用。这隐喻着我们在社交软件上的表现已经成为与他人作比较的筹码。

就这个系列来说,我的创作大概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17年-2018年初,侧重于对色彩性的探索,我认为色彩不是陪衬,而是一种“物性”的体现。因此在这一阶段有大量饱和度较高、较明快的色彩运用。

第二阶段从2018年初-2018年末,侧重于对物的表现形式进行探索。这一阶段的作品开始转向暗色调。

第三阶段从2019年初开始,侧重于对物的叙事功能的探索,关系成为作品无法避开的主题,多运用较为柔和的色彩。

从微观的角度而言,我的创作一直都在改变,创作受到环境、经历、思维、感知的影响,所以并不会是一个很静止的状态。我的性格比较随性,往往跟随自己的内心进行创作。现在,我依然对“物”抱有很大的热情,所以会继续围绕“物”进行图像实践。但是未来某一天,可能我突然觉得自己该换个方向探索了,或者突然对其他领域产生兴趣,那么我也会转向新的系列。创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会延续,也会改变。如同河流,无论流向何方,以何种姿态,只有流动是此刻唯一的真实。

我没有做过很长远的职业规划,因为我觉得很多事情并不能被简单的计划下来。但我对自己也有很明确的期望,我希望我的每一幅作品在创作出来的时候,都让自己觉得,这是目前最好的作品——这种最好,更多是指一种用心对待的态度。我就像一个耕种的青年那样,真诚的耕作着自己热爱的事物,并且不忘初心。人生就是一个舍与得的过程,你要坚持你热爱的事物,那么你势必需要在其他方面有所舍弃,无论是金钱、精力、机会还是其他事物。而且,我觉得与其说是我维持创作,不如说创作维持了我。在我有段时间心情极为低谷的时候,通过持续的创作我获得了内心的平静。

我觉得艺术与商业、与品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相互促进,相互合作。一方面,艺术能为商业赋能,另一方面,商业也能为艺术带来不少资源,拓宽艺术的受众,甚至拓展艺术作品原本的意义、语境。如果有机会和商业品牌合作,我希望能和有趣的、富于创意的、备受年轻群体关注的品牌进行。因为这样的品牌调性可能与我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更为贴近,更能产生共鸣。不过这也不绝对,只要能相互碰撞出有意思的东西就挺好。

苏葵,艺术创作者。在创作的同时,就“当代审美文化”、“摄影理论”进行学术研究。作品围绕“物与日常”这一主题展开,从微观视角入手,以陌生化手法,探讨物的表现力与自我言说。

【小编有话说】《艺术青年说》是一档从艺术家第一视角表述的栏目,这里有当代艺术青年的最真实状态,也能一窥艺术的未来。本期内容整理自苏葵口述,整理的过程中有部分内容进行了删减,感谢艺术家本人提供丰富详实的素材。

马思嫄 本文来源:艺术青年说 作者:马思嫄 责任编辑:马思嫄_NY9160
跟贴0
参与0
发贴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