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陶瓷工匠:走进刘伟

网易艺术 2020-02-04 17:00:08

常言道,一座城市的实力和前途,在于她所装的产业;产业的实力和前途,在于她形成的品牌和背后文化;文化的实力和前途,则在于她背后的核心人物。

做文化,没有核心的人物不行。

一座城市,建得再漂亮,没有文化灵魂人物,这座城市同样是座死城!

过去,我们景德镇这座城市,古陶瓷,有刘新源;陶瓷彩绘,有王锡良、张松茂;雕塑,有周国桢、张育贤、姚永康、刘远长,等。

现在,王锡良、张松茂先生岁数大了,周国桢、张育贤、刘远长先生也老了;我们的古陶瓷界,自刘新源先生仙逝,已痛失半壁江山,今后,要是以上老人先后不在,谁又来支撑起景德镇陶瓷文化这面旗帜?

在当今中国陶瓷艺术界众多艺术人群中,我与景德镇籍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伟先生喝茶聊天时,谈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谈起文化灵魂人物。

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文化灵魂人物?

他不是比身高,也不是比嗓门,更不是比金钱,比职称和职务。

他首先讲的是品行、品德,用大爱凝聚行业内所有的人,再次是技艺,用技艺征服同行。

他的形象及威信的确定,不是靠政府某职能部门一纸公文,而是在民众心中日积月累,渐渐形成。

自古以来,我们会发现,追求名的人,追求钱和物质的人,追求美色的人,这样的人,技术再强,本事再高,我和刘伟老师的观点是,他们最终被名利、金钱、美女所累,走不多远。

所谓“德不配位”,指是就是他们这一群人。

这群人中,就是一时有人跳得再高,最后难得有一个好的结局!?

在生活和事业中,刘伟老师一直以王锡良老师为榜样,因此,在平时,与刘伟老师交谈中,我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也是王锡良老师。

王锡良老师,一辈子谦和、低调,做事认真踏实,几十年写生、学习、创作不断,用他的话来说,“我从来没想到自己今天会这样出名”,可是到最后,他陶瓷绘画、书法在景德镇甚至全国陶瓷界自成一体;品行,整个景德镇陶瓷行业举世公认,没有半点暇疵,更重要的是活了一百岁。

这说明什么?

有人说,是上天安排?

刘伟说,“是境界。做人做事的境界!"“争就是不争,不争就是争",“天不藏奸,天也不欺善"。人的一生中,王锡良先生从小就比我们明白这个既古老又简单,更朴素的谋生道理------

“江山代有人才出!”

我们经常在谈论王锡良、刘远长这些长辈时,我们终有一天发现,我们在看待事物时,我们也犯了常识性错误。如,忽视了其他人,也就是说王锡良、刘远长这些长辈身后的人、还有他们身边的人,当然也有我们自己身边人。

这是不对的。

我们要改变过来!

改变过来后,我们发现,我们的路子从此宽了,视野也开阔了。很多人,包括我们身边的人就进入我们视野。如,与自己经常聊天的刘伟,就是一个。

刘伟,1962年生,祖籍吉安。

他个子不高,年长我几岁,处事严谨,思维缜密,事事把握一个度,善于学习和思考,凡事思考在前,在景德镇陶瓷界工作几十年,一直以王锡良、刘远长、刘平等为傍样,工作后,自考,上大学,从建国瓷厂到东风瓷厂,再到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从一名陶瓷艺术产品设计师做起,到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省工艺美术大师,再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步一个脚印,慢慢为景德镇陶瓷界接受,“以不争是争”的生活事实,做出了一系列骄人的业绩。

在当今物质高度发达的社会,可以说,我们已不缺的是物质,可是人人都在追求物质。

为什么?

没有安全感。

人与人之间缺少相互信认。

由于缺乏信认,我们发现有钱没钱的人累,有名无名的人也累,有地位没地位的人还是累。大家似乎都在裹着自己,靠物质为自己筑起一道防线,见人就装。

但装还是不装,其实大家一眼就看得出来。

这点陶瓷艺术界也不例外。

不过,好在以上不是社会全部。仍有一部分人在宏扬正能量。

我今天讲的刘伟就是其中一个。

他投资的希望小学不是一所,而是二所,可是,我们从未见过他对外宣扬;刘伟教的学生几十名,现在有国家大师、省大师、市大师,他也从不怕他们超越自己;他对他人的施恩,从不记回报,而对一生中一些有恩自己的人,却时时记挂在心。

这点,尤如王锡良老人,他对任何有求自已的人,不论是谁,都热情接待,眼中没有高、低之分,写字、合像,走之前,而且目送他们远去。

有人有时会问:艺术家,是人品重要,还是技艺重要?

我要说的是,自古以来,没有人回答这个问题。

但是,古人却说过,“字如其人”;

其实,“画也如其人。”

画画如画心。

心里阴暗、灵魂污秽的人,他的画面表现的内容也是阴暗和污秽。

品德低下的艺人,自然画不出好作品!

王锡良、刘远长、刘平,等,他们这些老师作品,大家都熟悉。今天,我就不再多讲。我要讲的还是我朋友刘伟。

读刘伟的陶瓷瓷画作品,也如同读他的人品一样。

他画的画,是画生活、画美好的生活、美好的事物,而不是当前市场上所谓的“画家”“大画家”“著名的大画家”追求自我心中的那点感受,把内心张狂的、甚至扭曲的灵魂表现出来。他们的画,美其为艺术、美其为个性,实则为社会在制造思想精神垃圾,危害社会,荼毒社会空气。

刘伟的画,与王锡良老师画的画不同。

王锡良老师的画和字,到七十以后,便开始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不管你认同还是不认同,他的画和字很特别,能一眼识别,一般人且难于模仿,这点,在景德镇甚至整个陶瓷艺术界都很少见。

刘伟的画和字,这一点却做不到,也许岁月的关系,他仍一直在探索中。这些年,他与景德镇其他瓷画家不一样,远走大山大川,而是深入身边的里弄、周边的乡村,记录他们点点滴滴的变化。

他的画作内容没有当前一些国画家、瓷画家画得豪迈、气派,却总是充满着乡村扑面的生活气息,反映我国基层农民的幸福美好的生活,让人观后十分亲切,犹如置身于社会的大变革的浪潮中,体现新时代一个艺术工作者应的情怀与担当。这种没有风格的风格,反而成就了他画风的大格调、大格局------

现在,社会都在关注王锡良、刘远长他们之后,刘伟他们这一代人下一步创作的作品。

有人说,刘伟今后呈现的体裁是景德镇老城改造后城市表现出的惊艳变化;

也有人说,刘伟作品是周边农民随着城市化加快后,溶入城市的新生活画面;

还有人说,他的画笔依然体现作者对基层群体的关怀上;

但是我想,随着年齡增长,刘伟这一代人,在他画中,读出的不仅是责任、担当,还有一份思考。

这就是我认识的身边刘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