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全国各地的公共文化艺术机构纷纷宣布因为疫情而闭馆。上海博物馆在除夕前一天发布闭关公告,决定初步闭馆时间自除夕起至2月8日。澎湃新闻获悉,上海博物馆今天又发布《上海博物馆延迟开馆公告》,公告称“因防控需要,继续闭馆,开馆时间另行公告”。
相较往年“博物馆里过大年”的游人如织,今年国内的文博机构可谓门可罗雀。不过沉寂未多时,作为应对,也为了丰富观众与市民的文化生活,全国各地的博物馆利用已有的数字资源,迅速推出了一批网上展览,让这个冬天因为疫情“宅”在家的人,不出门就能逛博物馆。
那么这些“网上展览”其观展体验究竟如何?当下是作为博物馆对抗疫情的无奈之举,疫情之后能否成为一种新的观展态势?
“全景故宫”里的故宫雪景
“全景故宫”邀你在家赏故宫雪景
为了对抗疫情,响应不出门的号召,这个春节假期比往日更漫长。连日来,有近百家博物馆相继推出了“网上展览”,如故宫博物院推出了“全景故宫”、“V故宫”、“故宫名画记”、“故宫展览App”等多项“云游”故宫的方式;上海博物馆通过上博官网和微博同步推出上海博物馆“网上博物馆”专题;苏州博物馆有“线上逛苏州”、中国丝绸博物馆有“线上游国丝”……截止到今天,国家文物局先后推送了两批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囊括全国近百家文博机构的100多项展览项目。
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线展览
上海博物馆“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在线展览
据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对澎湃新闻介绍,闭馆后的上博“网上博物馆”专题展示的内容包括网上数字展览、原有实体展的三维虚拟化展示、藏品的数字化解读、网上远程课程的传播,比如上博近年来举办的一些特展“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大展”、“走向现代主义:美国艺术八十载”、“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等都能在官网找到对应的数字全景展厅。该项举措也颇受欢迎,截止2月3日晚,微博“上博邀您云看展”阅读已达85.2万人次。
上海博物馆“灼烁重现:十五世纪中期瓷器大展”数字全景展厅
中国丝绸博物馆也在其公号上推送了VR在线看展,国丝馆这几年举行的几个重磅特展“古道新知——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与保护科技成果展”、“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等都已上线,此外还将2019年的讲座干货全放送。
中国国家博物馆“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数字全景展厅
翻看国家文物局推送的全国博物馆网上展览资源,国博的“归来——意大利返还中国流失文物展”、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浙博的“ 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江西省博物馆的“惊世大发现——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上博的“ 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南博的“兄弟王——从满城汉墓到大云山汉墓”等上一年度的重磅展览均在其列,此外不少省份的文物局还公布了各地博物馆大数据平台,可视为各省文博资源的聚合平台。
“全景故宫”
“全景故宫”养心殿
“全景故宫”延禧宫
澎湃新闻记者点击进入“全景故宫”,跟随VR技术,在网上漫游了太和殿、慈宁宫、养心殿、乾清宫和延禧宫,并有幸一赏故宫的雪景。对于一位从未到访过故宫,经历这样一番网上的悠游,也算大致搞清楚了那些久闻其名的“宫”和“殿”的大致方位。置身于故宫的虚拟现实中,尤其是面对白雪覆盖的紫禁城,感官还是有受到一些冲击。据介绍,新春的北京刚刚迎来了第一场小雪。为了让更多观众能看到雪中的故宫,2019年末,摄影师们争分夺秒,尝试用全景技术及时记录下了白雪覆盖下的紫禁城。现在就立刻切入紫禁城的赏雪模式,进入白雪红墙的琉璃世界。而养心殿、重华宫等暂未开放的区域,大家同样也可以通过“全景故宫”一探究竟。
“全景故宫”里的故宫雪景
“全景故宫”里的故宫雪景
“线上观展”代替不了实体博物馆
这么多的平台推出“线上观展”,其观展体验究竟如何?疫情之后还能否成为一种观展新常态?
上海博物馆信息中心副主任龚玉武对澎湃新闻介绍,“网上展览”可以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基于原有实体展的三维虚拟化展示,相当于“还原”了一个实体展厅,线下的实体展闭幕后,观众如果对这一展览还有兴趣,可以随时在网上点击观展,相当于一个永不落幕的网上展厅;还有一种是根据特展做的专题性的数字展览,会把展览里面的内容进行更深入挖掘,对展品之间的关联进行扩展,以数字化的形式展现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这也是线上展览和线下展览的区别。
山西博物院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画艺术展”全景展厅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博物馆的喜爱程度越来越深,对文博知识的学习要求越来越高,线上展览是对线下展览的一个丰富和补充。”龚玉武说。
震旦博物馆的志愿者何海陵是一位文博爱好者,作为一名观展“达人”,他会利用自己的业余辗转于不同城市的博物馆去“追展”,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疫情期间各大博物馆都闭馆导致无展可看,心中难免遗憾。各大平台推出的“云展览”一则可以稍微解馋,二则将其作为网上可查询的资料,获取知识的渠道。但就观展体验本身而言,现在的网上展览基本还是文物图片和文字资料的罗列,缺乏文物本体带来的视觉方面的冲击力和实体博物馆志愿者趣味性的讲解等,实地感和互动性都会比较差。
故宫名画记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东亚文化遗产保护学会副会长杜晓帆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线上美术馆和博物馆只能是一个辅助和补充的作用,永远代替不了实体的博物馆。“中国的《清明上河图》展出,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观众愿意排队等候观看?如果只是看看画的内容,出版的各种画册应该说无数了,尤其是数字化、影像化的清明上河图在上海世博会后流传不可谓不广。同样,卢浮宫里镇馆三宝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爱神维纳斯、胜利女神,它们家喻户晓,各种影像化的资料汗牛充栋,但是为什么永远有那么多的观众排队等候观赏?这是博物馆、美术馆之所以能够存在的主要原因,也是文物和美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魅力,这是无可替代的。”
澎湃新闻记者通过采访获悉,线上展览和实体展览之间的受众有很大部分是重合的,当然也不排除有部分专业观众是基于学术研究需求和对文博知识更高的学习要求,他们在线下观展后,还会持续对数字展览进行关注。还有一些观众则是为了弥补不能现场观展的遗憾而选择线上观展,比如错过展览档期,或像此次因疫情导致的各大文博机构闭馆等情形。
博物馆数字化:大势所趋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手段在博物馆的运用以及政府加大对公共文化场馆信息技术领域财政投入,博物馆都在做数字化工作,此次疫情突如其来,各大博物馆能迅速推出“网上展览”,也是得益于过去数字化博物馆工作的积累。不过目前国内大部分博物馆推出的数字内容,主要还是基于全馆的全景虚拟浏览以及对展品的解说内容。
谷歌Google Arts & Culture项目
早在2011年,谷歌就推出了Google Arts & Culture项目,作为全球博物馆行业中最具前瞻性、规模最大的一个科技项目,已经成功实现了令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博物馆“在线”。更为“硬核”的是,在Google Arts & Culture中,通过谷歌中Zoom Views“图片缩放”栏入口,可以将图片点击放大数十、数百倍观看,受众可以看到画布上的发丝、裂纹、泼墨点等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微观细节。
故宫数字文物库
相较而言,国内在这方面应该算刚起步,但已是大势所趋。比如百度也正在打造类似的“线上博物馆”计划。2016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用三年时间,推进文物信息资源开放共享、调动文物博物馆单位用活文物资源的积极性,一些机构已陆续公布其馆藏数字化资源。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公开其5万余幅馆藏图像版权
目前国际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公布馆藏展品的高清数字化资源,最新的比如2020年1月,日本奈良正仓院公布,将迄今保留得最全面、最丰富的唐朝艺术品的高清数据库公开,目前在正仓院官网上可浏览超过3000张图片,所有文物的图片资料从整体到局部全部是高清;芝加哥艺术博物馆也于今日宣布,公开其5万余幅馆藏图像版权。登陆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官网,即可下载这5万余幅馆藏艺术品高清图像并获取详细展品介绍,前年曾赴上博展出的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亦在其列。
芝加哥艺术博物馆公开其5万余幅馆藏图像版权,爱德华·霍普的《夜游者》亦在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