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樊锦诗:此心不移系敦煌

0
分享至
“我和敦煌有割不掉的缘分,我这一生注定属于敦煌。”

文/樊锦诗

几代莫高窟人为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付出毕生精力。对我来说,该做的事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没有愧对祖先和前辈交给自己的事业,这是最大的幸福

我和敦煌有割不掉的缘分,我这一生注定属于敦煌。

小时候,自从在课本上读到一篇关于敦煌莫高窟的课文,我就开始向往敦煌。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组织毕业实习,我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少年时代的梦想即将实现,我把敦煌之行想得非常美妙。等到下车时,就傻眼了:这里完全不是我想象的样子。当地生活条件的艰苦程度是难以想象的。

一进洞窟,这些就都不重要了。整整一个星期,史苇湘先生带着我们沿着崖壁,一个洞窟、一个洞窟看过去。我们完全沉浸在衣袂飘举、光影交错的壁画和彩塑艺术中。不过,当我得知毕业被分配到敦煌时,心里是犹豫的:我体质很差,第一次到敦煌毕业实习时,就因为水土不服提前离开;又因我男朋友、后来成为我先生的彭金章,在武汉工作。抱着先在敦煌认真做3年研究、再调去武汉的想法,我第二次来到敦煌。没想到,这一待就是一辈子。

和家人两地分居19年,我反复追问自己,究竟要不要离开敦煌。当一个人面对最艰难的抉择,推动他做出决定的,往往是心底的内在信念和力量。我感到自己是长在敦煌这棵大树上的枝条,离开敦煌,就好像自己在精神上被连根砍断。老彭知道我离不开这里,他离开自己亲手创建的武汉大学考古专业,来到敦煌。没有老彭的成全,就不会有后来的我。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在黄昏时分去爬三危山,在那里可以望见整个莫高窟。我经常想,做不好敦煌石窟的保护就是罪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走过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世纪40年代初,常书鸿先生就带领前辈们开始敦煌文化艺术保护和研究工作。老一辈人长年坚守大漠,筚路蓝缕,使莫高窟从满目疮痍到华彩重现。我所能做的,就是以前辈为榜样,尽自己之力将工作向前推进。

60岁那一年,我接受敦煌研究院院长的任命,再次起跑。这一棒,我跑了17年。这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敦煌石窟的保护力度,大幅度增加经费投入并引入高科技手段,国际交流合作也逐渐增多。敦煌石窟保护任务也更加繁重:自然侵害造成壁画病害、岩体坍塌等;迅速攀升的游客人数也给莫高窟本体及其所在环境的保护带来严峻挑战。此外,壁画、彩塑不可逆转地在退化,直至消失。我们的保护就是在和时间赛跑,而且要从“抢救性保护”过渡到“预防性保护”,最大限度地做到防患于未然。

时代在进步,敦煌保护理念随之更新。上世纪80年代末,我去北京出差,第一次看到有人使用电脑。我问对方:“你关机之后,刚才显示的图片不就没了吗?”他说:“不会!图像数字化后,储存在计算机中可以不变。”我深受启发。长久以来,我焦灼于壁画退化和病变。如果数字储存可以使壁画信息永久“保真”,那就应该把所有洞窟的壁画都转成数字保存,而且要高保真、高清晰度、色彩逼真、形象不能变形!2010年,我们终于做出符合这一标准的洞窟数字档案。没想到莫高窟数字化试验,恰好符合几年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启动的“世界记忆工程”理念。

“数字敦煌”具体包含两方面内容。第一,数字化的敦煌石窟及其壁画、彩塑信息库建设。这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保存和研究提供基础性信息,也可以为制定壁画和彩塑保护措施提供依据,同时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等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第二,将洞窟、壁画、彩塑以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数字图像,利用敦煌数字档案开发数字电影,使敦煌文化艺术走出莫高窟,让游客“窟外看窟”。如今,我们形成一套壁画数字化技术及规范,并培养了一支长期扎根大漠、掌握先进理念和数字技术的近百人的队伍。

随着数字化推进,我认识到,敦煌石窟数字化不仅要永远保存历史信息,还要服务于公众共享文化遗产。于是,我提出“永久保存、永续利用”人类珍贵文化遗产莫高窟的想法。数字化还要再上台阶,努力达到智能化、智慧化——能否达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人才。

2016年5月,我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给我最深刻印象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努力构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要重视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这让我倍感亲切、备受鼓舞。未来,我们会基于“数字敦煌”资源库,加大敦煌石窟综合保护体系建设,把一个真实完整的莫高窟传给子孙后代;未来的敦煌学研究也要力求突破创新,一方面集中力量研究敦煌学难题,一方面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重要文化参考。

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心灵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自我。从大漠中的无人区到世界瞩目的研究院,几代莫高窟人为保护、研究和弘扬敦煌石窟文化艺术,付出了青春和毕生的精力。对我来说,来到这个世界上,该做的事做了、该出的力出了,没有愧对祖先和前辈交给自己的事业,这就是最大的幸福。

樊锦诗,生于1938年,浙江杭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业。现任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研究馆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2017年,《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荣获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奖优秀奖。2018年,被授予“改革先锋·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称号。2019年,荣获“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 人民日报 》( 2020年05月29日20版)

相关推荐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11连杀国乒的魔咒终结!伊藤美诚‘清障’立功 蒯曼夺冠概率飙升80%?

11连杀国乒的魔咒终结!伊藤美诚‘清障’立功 蒯曼夺冠概率飙升80%?

隐于山海
2025-07-12 16:58:54
大瓜!李天一豪赌输千万,梦鸽被限制出境,84岁李双江被坑惨了?

大瓜!李天一豪赌输千万,梦鸽被限制出境,84岁李双江被坑惨了?

壹月情感
2025-07-01 21:52:02
广厦主帅王博打趣杨瀚森:我让他在季后赛得到了充足的锻炼

广厦主帅王博打趣杨瀚森:我让他在季后赛得到了充足的锻炼

懂球帝
2025-07-12 16:32:07
“又一个奔赴西部的”,清华情侣入职成都事业编,被嘲:没苦硬吹

“又一个奔赴西部的”,清华情侣入职成都事业编,被嘲:没苦硬吹

妍妍教育日记
2025-07-11 17:46:21
甘肃铅中毒患儿赴上海就医,医生初判:排出要20-30年,影响不可逆

甘肃铅中毒患儿赴上海就医,医生初判:排出要20-30年,影响不可逆

犀利辣椒
2025-07-11 12:11:00
真够强硬! 阿塞拜疆拒见俄罗斯特使,特朗普签发对乌新军援

真够强硬! 阿塞拜疆拒见俄罗斯特使,特朗普签发对乌新军援

史政先锋
2025-07-11 16:29:05
这才是林彪的本来面目

这才是林彪的本来面目

壹贰叁的壹
2025-07-07 10:07:55
尹锡悦被收押,身边人士称其糖尿病药物服用量减半 或申请前往外部医院治疗

尹锡悦被收押,身边人士称其糖尿病药物服用量减半 或申请前往外部医院治疗

红星新闻
2025-07-12 17:58:47
国足半场1球落后!媒体人热评:输3个以内就别骂了,能拿及格分

国足半场1球落后!媒体人热评:输3个以内就别骂了,能拿及格分

奥拜尔
2025-07-12 19:18:15
赵一荻独子回国扫墓,跪在张作霖墓前大哭: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了

赵一荻独子回国扫墓,跪在张作霖墓前大哭:我代表您儿子来看您了

有范又有料
2025-07-11 16:39:15
阴花不能进阳宅!这4种花“打死”也不养,家里若有?快挪走!

阴花不能进阳宅!这4种花“打死”也不养,家里若有?快挪走!

平祥生活日志
2025-07-10 13:33:10
阿卡和辛纳会师温网决赛,为何风头被拉杜卡努抢走了一半?

阿卡和辛纳会师温网决赛,为何风头被拉杜卡努抢走了一半?

网球之家
2025-07-12 10:39:20
双厂同建破纪录!五艘航母捍卫海权,中国海军改写太平洋棋局

双厂同建破纪录!五艘航母捍卫海权,中国海军改写太平洋棋局

boss外传
2025-07-12 17:45:02
新来的县委书记是我前妻,她上任第一天,找我谈话

新来的县委书记是我前妻,她上任第一天,找我谈话

雾岛夜话
2025-07-01 18:15:56
37岁这状态,真无敌了!

37岁这状态,真无敌了!

贵圈真乱
2025-07-12 13:29:05
高铁一女乘客脱鞋搭桌板上晾脚

高铁一女乘客脱鞋搭桌板上晾脚

观威海
2025-07-12 07:41:35
杨少华出殡日最大尴尬:被杨议隆重感谢的常马侯三家,无一人到场

杨少华出殡日最大尴尬:被杨议隆重感谢的常马侯三家,无一人到场

史书无明
2025-07-12 09:06:08
中国需准备应对俄罗斯解体,确保700万土地安全

中国需准备应对俄罗斯解体,确保700万土地安全

阿钊是个小小评论员
2025-07-09 17:34:00
执信中学学生放弃清北选择港大牙医!广东人果然只讲实际不要虚名

执信中学学生放弃清北选择港大牙医!广东人果然只讲实际不要虚名

金哥说新能源车
2025-07-12 15:31:17
赖在中国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律宾军舰,如今已经不可能拖走了

赖在中国仁爱礁9000多天的菲律宾军舰,如今已经不可能拖走了

文雅笔墨
2025-07-12 03:29:00
2025-07-12 20:36:49

头条要闻

鲁比奥回应石破茂主张"摆脱对美依赖":美日关系很稳固

头条要闻

鲁比奥回应石破茂主张"摆脱对美依赖":美日关系很稳固

体育要闻

夏联-开拓者大胜勇士 杨瀚森首秀10+4+5+3帽

娱乐要闻

鹿晗账号解禁后首晒自拍,涨粉超400万

财经要闻

中国超半数城市人口下滑,什么信号?

科技要闻

Kimi深夜整活,开源了首个万亿参数模型

汽车要闻

小米YU7深度试驾:优点很多缺点也很多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数码
游戏
手机

亲子要闻

老师说:小朋友不能撒谎!看给孩子难为成啥样了!宝宝:“小点儿声,别让人家笑话”

家居要闻

生活憧憬 自由浪漫之境

数码要闻

印度Jio面向机顶盒用户推出云端PC,目标让有电视的家庭用上电脑

《最终幻想7》萨菲罗斯形象变化史:机器人版太可爱

手机要闻

OPPO K13 Turbo系列配置公布:第四代骁龙8s、天玑8450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