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艺术 > 正文

假期的考古人 在井头山遗址与8000年前的先民对话

0
分享至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遗存。 童笑雨 摄

下了余姚北高铁站,跨越21公里,倒腾两趟公交。这是井头山遗址发掘领队孙国平的“上班”路线。这个“五一”假期,他在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工地度过。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的重要纪念年份。“五一”假期,记者来到井头山遗址,探访考古人不一样的“劳动节”。

分门别类整理好的贝类。 童笑雨 摄

井头山遗址距今8000多年,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海岸贝丘遗址,是中国先民适应海洋、利用海洋的最早例证。

循着地图到达井头山遗址考古工地时,已是上午9点多。这是一处不起眼的遗址场地:

出土后修复的陶器。 童笑雨 摄

大门对着的是国道,“邻居”们都是企业,鲜少有人在路上行走。往里望去,野草长得有半人高,还有许多被塑料薄膜包裹着的土堆。若不细看门口“井头山遗址考古工地”这几个字,没人会知道,这里埋藏着的是8000年的历史。

孙国平和井头山遗址工作人员在交谈。 童笑雨 摄

因为是“五一”假期,工地里只有几个考古队员留守。自2019年开始发掘井头山遗址以来,孙国平至少每年有9个月的时间在这里度过。这个假期也不例外。

他的工作繁杂:出土遗存资料整理、二期发掘工作筹备、接待到访者……见到孙国平时,他正在指导民工简单清理出土遗存。

孙国平展示出土的木器。 童笑雨 摄

井头山遗址有一个“别称”:史前海鲜市场。这里出土了大量的蚶、牡蛎、海螺、蛤、蛏等贝壳。此外,还有成堆鱼骨、散落的海鱼脊椎骨、木器等。

孙国平说,第一期发掘已经结束,但更繁复的整理工作还在后头。现场可以看到,不同种类、大小的空贝壳,被整齐地码在筐中,这些都经过了简单的淘洗。

淘洗用的筛子。 童笑雨 摄

淘洗装备是自制的,那是一个个悬挂下来,浸在水里的正方形的大筛子。筛子分两层。

“筛下来的都不会丢掉,主要是为了分类研究。”孙国平指了指墙边层叠堆放的塑料筐说,除了贝壳、骨头等看得见的遗存,原本包裹在土层中的植物种子、碎骨渣等微小遗物会落在下层小孔的筛网上。“通过种子,我们能了解8000年前先民们吃的是什么,以及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驯化这些种子所属的植物的。”

现场整理好的贝壳。 童笑雨 摄

淘洗过的遗存,都会被收藏在工地的两个简易仓库中。一个存放贝壳,一个则是存放木器、陶器、骨器等。

只要在工地,孙国平就会拿着小水壶,给浸泡在水中的有机质文物加水。比如那一只保存完好的木碗,以及盖上塑料薄膜,连同土层“打包”的麻栗果。他笑称,自己像个花匠。

连带“土层”打包的麻栗果。 童笑雨 摄

他说,给文物浇水,是为了保持它们出土时的形态。“比如木器,若不放在水中,或者不小心让它们长时间裸露在空气中,木头就会很快开裂、变形后坏掉。”

这些木头,都是孙国平呵护的“宝贝”。他说,在普通人眼中,它们“一文不值”,但在考古专家眼中,这是解码8000年前先民生活状态的钥匙。

事实上,在井头山遗址考古工地,还有第三个“仓库”。这个“仓库”有些随意,是搭在考古队员房间门前的一块块木板。木板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破碎陶片。

假期里,河姆渡遗址博物馆研究员黄渭金的工作,就是根据出土的地层,给陶片编号。这也属于出土文物的归类整理。记者见到黄渭金时,他面前已经摆满了一筐筐编好号的陶片。

这个工作很枯燥,有时候坐着就是一整天,也没人能聊天,但黄渭金仍埋头整理着。

他说,井头山遗址出土陶片太多,若不做地层分类,会对后期研究造成影响。

“考古的前期发掘很苦,后期的文物整理也要耐得住寂寞。”有时实在坐不住了,他会和孙国平一起,为木板上的破陶片,找找“失散的兄弟姐妹”,看能不能拼成一件完整的陶器。

寻找的过程,仿佛是一场“连连看”。陶片的颜色、质地、内胎层的质感等,都是分辨的指标。

“五一”假期和两位考古前辈作伴的,还有“90后”吴恩东。

他是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海洋考古专业学生,主要负责井头山遗址出土贝类、鱼类研究。“鱼骨鉴定是最难的,你不知道手中的这一块,是出自鱼的哪一部分。尤其有些关键部位,要核对各种标本,慢慢找。”

在吴恩东的房间里,堆着一筐筐的贝壳和鱼骨。他说,考古工作者和上班族不同,整理期间没有具体的上下班时间,平时工作都靠自觉。有时因为一项研究,工作到半夜是常事。

出土的木碗,平时放在水中。 童笑雨 摄

用孙国平的话说,就是“恨不得把一个人当三个人来用”。他说,考古是一项“慢工出细活”的事业,但现在从业者太少,自己能干的就多干点。”

现在,他正筹备井头山遗址二期发掘工作。“整个遗址有2万多平方米,一期发掘范围才700多平方米。”

孙国平所指二期要发掘的地方,如今仍被草丛覆盖。他希望,二期工作能尽快开展,自己能找到8000多年前的村庄是怎么布局的,先民居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在退休前,把这个中国最早的海岸村落——井头山遗址揭示得更加清楚一些。”(完)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BLG惨败淘汰!knight承认:团战打不过,第3局不知道该玩什么英雄

BLG惨败淘汰!knight承认:团战打不过,第3局不知道该玩什么英雄

贝塔看比赛
2025-07-11 11:13:57
演员陈龙上父母家突击检查,40多度不开空调,爸妈一起抹汗还嘴硬

演员陈龙上父母家突击检查,40多度不开空调,爸妈一起抹汗还嘴硬

乡野小珥
2025-07-11 02:26:36
完美的胸肌&腹肌!莱万训练后更新社媒秀身材:多么棒的感觉

完美的胸肌&腹肌!莱万训练后更新社媒秀身材:多么棒的感觉

直播吧
2025-07-10 22:26:47
为什么说对大自然要保持敬畏之心,看完网友的各种分享,让人后怕

为什么说对大自然要保持敬畏之心,看完网友的各种分享,让人后怕

热闹的河马
2024-11-01 14:00:16
局势越来越乱!马斯克扶持新总统上位,特朗普的总统做到头了?

局势越来越乱!马斯克扶持新总统上位,特朗普的总统做到头了?

帝王崛起
2025-07-11 09:44:42
中国历史上,仅差一步,就能统一天下的8位枭雄,哪位最可惜?

中国历史上,仅差一步,就能统一天下的8位枭雄,哪位最可惜?

大千世界观
2025-06-15 19:36:33
杨少华出殡现场曝光,四人抬棺,多辆豪车送别,非常气派

杨少华出殡现场曝光,四人抬棺,多辆豪车送别,非常气派

史书无明
2025-07-11 10:28:46
无语!杨议前一刻还欢快打鼓,后一刻悲痛到昏厥,千万大V发声!

无语!杨议前一刻还欢快打鼓,后一刻悲痛到昏厥,千万大V发声!

郑丁嘉话
2025-07-11 11:40:36
中美俄外长会晤,鲁比奥已无法入境,包机转飞第三国,还剩24小时

中美俄外长会晤,鲁比奥已无法入境,包机转飞第三国,还剩24小时

墨兰史书
2025-07-10 18:57:20
王洪文女儿的一句话,把很多官后代比下去!

王洪文女儿的一句话,把很多官后代比下去!

深度报
2025-05-27 22:44:29
塞尔维亚用上中国“FK-3防空导弹系统”,FK-3这名字就很有针对性

塞尔维亚用上中国“FK-3防空导弹系统”,FK-3这名字就很有针对性

起喜电影
2025-07-11 12:21:14
05年,清华教授13岁女儿在公交车上被掐死,生前哀求:再也不敢了

05年,清华教授13岁女儿在公交车上被掐死,生前哀求:再也不敢了

柳絮忆史
2025-07-08 14:11:59
厦门富婆察觉家中有外人痕迹,偷装监控,竟发现难以置信的真相

厦门富婆察觉家中有外人痕迹,偷装监控,竟发现难以置信的真相

青丝人生
2023-12-24 20:15:03
首日夺冠,《超人》口碑票房双赢,超人把八戒打懵了

首日夺冠,《超人》口碑票房双赢,超人把八戒打懵了

影视高原说
2025-07-11 07:21:09
周五,A股为何突然加速上涨?原因有三点!

周五,A股为何突然加速上涨?原因有三点!

明心
2025-07-11 11:19:15
贝克汉姆唯一的女儿:比3个哥哥更像父亲,也最让父母亲省心

贝克汉姆唯一的女儿:比3个哥哥更像父亲,也最让父母亲省心

老吴教育课堂
2025-07-09 01:24:46
原来陈晓当初没说谎,看了外媒镜头才发现,王一博的面相早就变了

原来陈晓当初没说谎,看了外媒镜头才发现,王一博的面相早就变了

头号剧委会
2025-07-10 09:50:21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我不认识他!

父亲去军队看儿子胡宗南:让你们军长出来!军长:我不认识他!

史料布籍
2025-07-09 09:49:38
表面是歌手演员,实际背景通天,这5位女星最不怕的就是潜规则

表面是歌手演员,实际背景通天,这5位女星最不怕的就是潜规则

趣文说娱
2025-06-12 17:57:55
这次,黄宗泽终于不装大度了,句句不提胡杏儿,但句句都戳她心窝

这次,黄宗泽终于不装大度了,句句不提胡杏儿,但句句都戳她心窝

动物奇奇怪怪
2025-07-11 03:35:05
2025-07-11 14:08:49

头条要闻

白家犯罪细节披露:强迫20名女子卖淫 不接客关小黑屋

头条要闻

白家犯罪细节披露:强迫20名女子卖淫 不接客关小黑屋

体育要闻

白衣生涯最后一舞,但魔笛的故事还没结束

娱乐要闻

杨少华灵堂细节 杨家儿子榨干老父亲?

财经要闻

"它经济"崛起 国产品牌快速追赶国际巨头

科技要闻

李斌豁出去了!5米大车预售不到20万

汽车要闻

最便宜满血版华为智驾和鸿蒙座舱 岚图FREE+闭眼冲

态度原创

健康
艺术
本地
旅游
公开课

呼吸科专家破解呼吸道九大谣言!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本地新闻

换个城市过夏天 | 枫叶之都的22℃清凉秘境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