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博呈现龙泉青瓷:从古今精品看制釉技艺

网易艺术 2021-09-16 10:07:40

澎湃新闻获悉,“碧玉流光——龙泉青瓷制釉技艺古今对比展”今天在浙江省博物馆开幕,展览以古今对比为切入,将古代龙泉青瓷精品和现当代优秀之作一同呈现,以工匠精神表达人类非遗的不朽与传承。本次展览展出的数十件古代龙泉青瓷皆为精选,如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南宋龙泉青瓷出戟尊、元龙泉青瓷玉壶春瓶等均为国家一级文物。

南宋龙泉青瓷出戟尊 浙江省博物馆藏

据悉,2020年12月,浙江省博物馆成立了龙泉青瓷国际研究中心,以“经典·继艺”为中心打造系列展览主题。“碧玉流光”展是中心成立后首个原创性展览。

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 松阳县博物馆藏

北宋龙泉青瓷执壶VS当代制瓷艺人作品

瓷器发明的秘钥——“釉”

釉是覆盖在陶瓷制品表面的无色或有色的玻璃质薄层,浙江是中国最先烧造瓷器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地方,因此可以说浙江青瓷之釉的形成发展过程基本就是世界瓷釉的发展之路。

不同胎泥、釉料、施釉层数影响下的釉色变化

五行学说中所谓东方属木,而草木皆青,四象之中东方之神为青龙,足可证“青”为东方代表之色。古人的偏爱让其成为了陶瓷文明的主色调。

明初龙泉青瓷菱口盘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五代十国的分裂随着宋王朝一统江山而结束,制瓷技艺互通南北,突飞猛进,龙泉青瓷以厚胎薄釉刻花的传统特色为主流。

北宋龙泉青瓷梅瓶

当代龙泉青瓷梅瓶

北宋龙泉青瓷粉盒/当代龙泉青瓷粉盒

遗传了徽宗美学基因的赵构对汝瓷这种釉色淡雅含蓄,造型极简大气的雅器追随偏爱,推动了龙泉窑迎来南宋元明的巅峰时代,精品观之如濛濛时雨,霭霭停云,润泽如脂。

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

当代龙泉青瓷凤耳瓶

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制作技艺登峰造极,生产技术和审美品味的和谐统一,其类玉的质感达到妙若天成的艺术境界,以其温润如玉的粉青釉和青绿莹润的梅子青釉令人叹为观止。

南宋龙泉青瓷出戟尊

梅子初青

论梅子青釉之美,必会提及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著名残器——“马蝗绊”青瓷碗,釉色莹莹如梅子初青,锔钉排布巧妙,身世经历颇具传奇。当代的龙泉陶艺家通过反复打磨器形和釉色,并用龙泉本地的紫金土制作“锔钉”,潜心复刻出“马蝗绊”的神韵。

南宋龙泉青瓷“马蝗绊”碗

龙泉制瓷艺人刘杰在复刻“马蝗绊”

缺憾成蝶

工序的繁复,火候的掌控,皆不可尽善尽美,所谓缺憾,有如自然万物生长衰败之规律,世间真实,不可避免。有少数器物呈现不同青黄、蟹黄、米黄等,实则在不同的氧化气氛下生成,本质仍属于青釉。上品的黄,甚至因稀缺而珍贵,是窑火中的蝶变,可遇不可求。

南宋龙泉青瓷三联大吉瓶/当代龙泉青瓷黄釉作品

南宋龙泉窑根据胎色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白胎青瓷和黑胎青瓷两种产品。黑胎青瓷制作精巧,胎釉表现上颇似南宋官窑,南宋时期溪口瓦窑垟等窑址已生产此类产品。

展览现场 张绍斌、毛正聪等国家工艺美术大师作品

点彩工艺

草原的文化带来了新的审美风尚并与中原文化相融合,点彩工艺丰富了青瓷“道法自然”的审美形式,打破青釉的单一色调,相互映衬而又清新悦目,形成了一种色差对比的视觉美感,有如初春的飞絮,黑夜的繁星,寒天的飞雪。

点彩的应用早在东晋就已盛行,点彩工艺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对烧制技术、釉色和施彩手法要求很高。精美的褐斑青瓷,不但美丽灵动,而且自然清新。

元龙泉青瓷玉壶春瓶

当代龙泉青瓷点彩玉壶春瓶

明早期龙泉青瓷釉的质感,较之元末更加淳厚润泽,釉色葱绿。宫廷的需求,促使龙泉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延续发展的势头,出现了器壁厚重、制作精良、器形硕大、纹样富丽繁华的各类器物。

永乐三年(1405年),第一次下西洋的郑和带着帝国的礼物乘风破浪,柔远四方,这也恰是龙泉大窑的鼎盛之时(洪武-永乐年间),考古学家在东非的发现也证实了龙泉官器的大航海之路。

当代龙泉青瓷盘/明龙泉青瓷盘

当今烧制陶瓷多用电窑气窑,能源供应稳定,可以准确控制烧成曲线。在古代,烧窑用的燃料是柴,龙窑的密封性、进氧量并不好控制,这会直接影响到窑内温度和气氛。每烧成一窑,必有次品,尤其在较差窑位装烧的器物,这是不可避免的缺陷。

窑温变化与釉面状态实验组

展览现场 标本墙与制釉原料展示

制釉原料:紫金土、石灰石、釉土、长石、草木灰、石英

展厅现场

展览海报

展览名称:“碧玉流光——龙泉青瓷制釉技艺古今对比展”

展览时间:9月14日——11月14日

展览地点: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精品馆

(本文图文由浙江省博物馆提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