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上海?
如果说北京是发展中国当代本土艺术最具有优势的城市,上海一定是打造国际性艺术平台最领先的城市——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发展(洋画运动、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发源地。
东临太平洋,北界长江,南临杭州湾,这座明光烁亮的商业城市具有江海河综合航运天然优势。当代上海灵巧得回应着来自四方的多元思想、时髦梦幻的时代需求,又同时坚守着传统文化的底蕴与智慧,呈现出固执且骄傲,潮流且高姿态的气质。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于2014年落地上海,见证了近十年中国经济、电子商务、基础建设、城市化进程、网络生态等各个方向的迅猛发展。“希望将上海打造成为亚太地区的’摄影之都’”。
当下,影像作品的市场潜力还在进一步被挖掘,艺术家与藏家的关系也在进一步建立,当谈及观察艺博会重要的价值即现场成交率、藏家的拓展、艺博会为藏家和艺术家提供的成长空间等标准时,影像上海艺博会展会总监范妮给出了系统且切实的回答:
“艺博会每年的作品都在变化,藏家每年的到访不仅能看到相同艺术家在创作道路上的发展,也能看到更多不同的艺术家是如何通过影像这一媒介来创作与表达。随着博览会每一年的举办,不断到访的藏家们对影像艺术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也在迅速提升。同时我们也会听取藏家们的反馈来从各个方面提升博览会为大家带来的体验。”
“收藏层面的审美判断更多取决于藏家个人的生活经历和喜好,无论是资深藏家还是新藏家都有可能被作品中相同的元素或其透露出的情感所打动,资深藏家在收藏时倾向于做更为全面的考虑,如艺术家的职业发展阶段、在市场上的成熟度、某件特定作品的重要性、和自己收藏体系的匹配等等;新藏家在启动收藏之路时有着更加开放的心态,对喜爱的作品做进一步了解后,如作品价格在预算范围之内便能做出爽快的决定。”
展览现场
©马海伦,《新疆时尚指南》,2020
在保证艺博会专业性和品牌信誉的同时,影像上海也在包含研究者、美术馆机构、投资人、个人藏家等角色的影像收藏体系间,最大限度的做着链接者。展会期间联合了6家本地参展画廊+18家合作机构进行同期展览。
范妮观察到:“一些长期致力于影像艺术收藏的藏家是我们众多常年参展画廊们的重要支持者,我们除为他们提供博览会现场的服务外,也为他们精心策划在上海的影像艺术之旅,包括探访重要美术馆和画廊的影像艺术展览等。在维护老藏家的基础上我们也积极去开拓新的藏家与观众,根据参展画廊带来的作品的风格、价位等特征去将更多行业的艺术爱好者们吸引到我们博览会的现场来,今年我们邀请了众多来自私募基金、财富机构、及银行私人银行频道的高净值客户;上海奢侈品商场与购物中心的顶级会员;各美术馆的负责人及赞助人;及各大合作品牌的重要客户等等,为参展画廊与新晋入场的藏家搭建桥梁。”
为什么是影像艺术?
“摄影与我们生活的时代密不可分,艺术家们的创作也紧紧贴合着生活中的这些变化,以前有许多作品记录了当时城市急速发展中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如高楼大厦的崛起,城乡变迁的景象,自然生态的变化,广大劳动力的生活状态等等。如今随着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下的影像艺术作品也充满了当代生活的元素,如今天网络上纷繁多样的信息与观点及他们传播的方式;疫情冲击下每个人所面临的境遇与思索;科技发展对我们未来生活所带来的影响;如何在洪流般的变化中回望过去,守护心底的信仰和情怀…当代影像艺术的发展鲜活地印证和记录着我们时代的发展。”
展览现场
并且,摄影是一种不断适应与发展的媒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摄影术在西方工业化革新背景下诞生。如今,图像本身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社交中的传播媒介,今天的艺术家依旧正在探索摄影与新媒体技术的交叉方式。
当艺术从业者在谈论影像艺术的时候,实际在讨论什么?影像上海范妮认为:“根本上,技术发展是艺术家创作过程中所使用的众多工具之一。我们欢迎和期待在影像艺术媒介前沿工作的画廊及艺术家的参与。” 技术因为艺术家的自我发问而产生、被筛选——我是谁?我感受到了什么?我想表达什么?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摄影作为当代艺术中独特的创作媒介,在臣服于平凡生活的基础上捕捉瞬间的灵感。当熟悉的场景、风景、人物…出现,大多数人习惯于搜寻体验中关于这个事物的定义,而快速模糊、失焦当下被引发的情感与感受。
©薇薇安迈尔(Vivian Maie)美国街头摄影师
但艺术家在拍摄一件作品时需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冥思式的观察、批判性的思考、严肃谨慎的后期加工,才能将人人可见的事物表达出个性、精准、卓越而真诚的质感。因为熟悉,当我们在观看影像作品时,画面中的构图、线条、尺寸、角度、虚实所带来的节奏感都显得尤为重要,观者借由这种真诚而朴素的表达形式闯进拍摄者的内心,猜测按下快门时的温度、天气、气味,心境,体验通过艺术触摸一个真实的人,感受一段朦胧的关系,体悟一个惊心动魄的时代。 耐看的照片和影像不通过语言,但具有经历时间沁染的信心,缓缓打开观者的感知,传递认知,塑造陌生的体验与想象。
©乔瓦尼·欧祖拉《没有方法,有光》,2020
©刘香成,2021年,上海,演员楊采钰在豪华车中。
2021年影像上海艺博会现场邀请纪实摄影大师刘香成策划了“上海世纪:上海精神”纪实影像展”板块,艺术家讲述自己花了6个礼拜的时间来创作一张作品,把整个城市的发展当代化、视觉化。图片可以传达很多信息,这个女孩子的表情,她的态度,汽车这样的生活方式,上海的地标,陆家嘴的整个线条。
© 荒木经惟,《感伤之旅》,1971。图片致谢|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
今年,三影堂+3画廊带来的作品《感伤之旅》,完成了一场跨越二十年长度的记录,精准切入荒木摄影的重点词——“生、死、爱、性“。因快门的开启,时间被凝固下来,因此作为”此时此刻“的记录便是不可重复的,也就成为了永远。
展览现场回顾
- 『核心』与『平台』
此次参与『核心』与『平台』的展商阵容,无论是连年参展的实力画廊,还是首次参展的优质与新兴画廊,都奉献出了面貌多样的艺术创作,参展艺术家既包含中国摄影先驱、享誉全球的摄影艺术家,也包含摄影艺术界,尤其是中国摄影艺术界的中坚与先锋力量。
© 原久路,《巴尔蒂斯绘画的考察》(A Study of the “Because Cathy Taught Him What She Learnt”),2017。图片致谢 | 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
在老牌实力画廊中,拥有众多日韩摄影大师资源的三影堂+3画廊(北京、厦门)不仅将呈现森山大道、荒木经惟、具本昌的精彩佳作,也将推出日本当代摄影师原久路仿照法国具象派绘画大师巴尔蒂斯(Balthus)名作所拍摄的系列作品。原久路曾在纽约NHK担任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的独家摄影。为再现巴尔蒂斯绘画中完全不同于镜头光学原理的散点透视,原久路利用多次曝光,借助遮挡、位移等方法,最终获得了富有吸引力的空间感。自首届博览会开始就从未缺席的see+画廊(北京,深圳,成都),除呈现一系列当代摄影艺术家,包括卡别耶拉·莫拉维茨(Gabriela Morawetz)、帝尔·里瑟 (Till Leeser)、严明、卢彦鹏、王居延等,还将聚焦后摄影时代的两位重要人物——杰瑞·尤斯曼(Jerry Uelsmann)与玛姬·泰勒(Maggie Taylor)。他们的作品不仅充满象征与超现实意味,更注重拍摄之后的再创作,并试图为影像引入一种全新的绘画性与叙事性。致力于融汇东西方当代艺术精华的德玉堂(上海)将继续呈现深受国内藏家与观众追捧的三位出类拔萃的艺术家,他们分别是:康迪达·赫弗(Candida Höfer)、维克·穆尼斯(Vik Muniz)、杨泳梁。
© 杨泳梁,《湖泊》,2022。图片致谢 | 德玉堂(上海)
© 卡别耶拉·摩拉维茨(Gabriela Morawetz),《当时》(At That Time),2017-2021。图片致谢 | see+画廊(北京,深圳,成都)
除此之外,常青画廊(圣吉米那诺,北京,穆琳,哈瓦那,罗马,圣保罗,巴黎,迪拜)将携意大利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Giovanni Ozzola)的多件新作再度回归。擅长表现光的微妙情绪的欧祖拉,将在其新作中深刻探讨“时间”、“无限”、“存在”等概念。同样再度归来的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将带来近期在中国西南影像艺术界无法被忽视的三位艺术家——黎朗、陈秋林、陈萧伊。他们的创作都具备细致的对于生命的感知,以及敏锐的对于社会问题的洞察。时隔三年之后再次亮相的杜梦堂(上海、巴黎)将集结三位法国当代艺术家,而擅长以多种研究方法嫁接艺术表现的新兴艺术家雨果·德维切尔(Hugo Deverchère)将特别呈现新晋创作《七城之岛》(La Isla de Las Siete Ciudades)。这个系列探索了伊比利亚的生物群落,艺术家将地质学、天文学、考古学、炼金术等研究汇聚在一起,激活了一片已经消失或尚未发现的领土。
© 陈秋林,《溺》,综合媒介现场项目(录像,装置,行为表演,声音创作,摄影等),2021。图片致谢 | 千高原艺术空间(成都)
© 雨果·德维切尔(Hugo Deverchère),《七城之岛 - 考古#03》(La Isla de Las Siete Ciudades - Excavation #03),2021。图片致谢 | 杜梦堂(上海、巴黎)
在首展画廊方面,成立于2019年的伯年艺术空间(北京),一方面注重发扬民国摄影艺术家,诸如骆伯年、金石声的摄影艺术作品,另一方面也致力于推广中国年轻艺术家。以东方美学为线索的逸空间画廊(南京),选择呈现董文胜、孙小舟等描绘中国传统文化经验的艺术家。秉持着“艺术不应该曲高和寡”的理念,新生代画廊眼糖(上海)将推出黎雨诗、余若婕、谢云妮三位年轻女性摄影艺术家,她们的创作普遍凸显了艺术感性的那一面,且凭借女性独特的领悟力和观察视角构建出细腻、绚烂的视觉风格。193 Gallery(巴黎)将以肯尼亚摄影师坦迪威·穆里乌(Thandiwe Muriu)、摩洛哥摄影师哈桑·哈贾伊(Hassan Hajjaj)色彩斑斓且充满异域风情的创作,挑战大众对于非洲的刻板印象。Fisheye Gallery(巴黎)将携多位新锐摄影艺术家,诸如在摄影工作中融入植物学、动物行为学研究的蕾雅·哈布尔丁(Léa Habourdin),以及经常为边缘群体发声的黛尔芬·迪亚洛(Delphine Diallo)。
© 谢云妮,《无意识物件-沙丁鱼(I)》,2020。图片致谢 | 眼糖(上海)
© 金石声,《百老汇大厦》,1936。图片致谢 | 伯年艺术空间(北京)
© 董文胜,《竹石图2》,2021。图片致谢 | 逸空间画廊(南京)
- 创新版块 |『广角』与『出版』
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凭借过去近⼗年的积累与努⼒,已将摄影与视觉⽂化嵌⼊上海的⽂化基因,并深刻介⼊、参与和⻅证了中国影像艺术⼒量的快速崛起。作为展期更新后的首次亮相,本届博览会不仅重视凝聚上海本地美术馆及艺术机构的⼒量,更意欲挖掘、调动更多地⽅城市与区域性的影像艺术活⼒。脱胎于上届博览会『非营利』单元的新生版块『广角』,将致力于进一步突出美术馆、艺术机构,乃至更多文化组织,在发展影像艺术文化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其中,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瑞士文化基金会上海办公室,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上海),以及即将落户苏州河畔的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纽约、塔林),都将带来立意丰富的摄影与影像项目。
以展现西语国家重要文化特点为己任的上海塞万提斯图书馆,将呈现西班牙国家摄影奖获得者何塞·曼努埃尔·巴莱斯特(José Manuel Ballester)的个人项目。由瑞士文化基金会支持的项目“伪装浏览”,将呈现三组新生代瑞士艺术家创作,以重新思考技术图像,及与之有关的科学、审美和政治智识生产的新形式。坐落于地标性历史建筑中的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多年来一直通过艺术驻留项目,为来自中国及世界各地的艺术家提供独特的居享体验。此次推出的群展“DIALOGUES”,将囊括多位新兴艺术家的影像创作。即将在上海开馆的Fotografiska,则选择呈现以制作和拍摄超真实微缩模型而闻名的艺术家夫妇洛瑞·尼克斯&凯瑟琳·格伯(Lori Nix & Kathleen Gerber)。
首次参展的GOST Books(伦敦)是英国领先的独立视觉艺术与摄影出版机构,其参展的重点书目包括玛格南摄影师马克·鲍尔(Mark Power)开创性摄影项目《The Shipping Forecast》的新编与再版,以及屡获世界级摄影殊荣的女性摄影师艾莉丝·汤姆林森(Alys Tomlinson)耗时两年完成的《Gli Isolani》。同样首次参展的全球知名出版集团ACC ART BOOKS(伦敦、纽约、上海、新加坡),将带来中国肖像摄影大师逄小威的摄影集《中国农民》,书中所收录的近160幅当代中国农民真实影像,无疑构成了一个属于这个时代的人像体系。
再度返场的The Eriskay Connection(布雷达),除了带来年轻摄影师徐晓晓对中国西部传统节日“社火”的纪实创作《Shooting the Tiger》,也将带来荷兰视觉艺术家乔·詹森(Jos Jansen)使用3D激光雷达相机捕捉当前不确定性的《Some Way Out Of Here》。青艸堂(京都)继去年首次参展之后,将再次带来在国内反响热烈,复刻自日本摄影师秋山亮二同名摄影集的《你好小朋友》(三部曲),以及被誉为“徕卡之神”的日本摄影家木村伊兵卫的重要创作《木村伊兵衛写真集 中国の旅》。一直以图像创作为媒介的艺术书机构假杂志(宁波、上海),此次回归则将推出数本中国当代摄影师与艺术家新作,诸如由陈哲在10年间与同行友人的深度对话所构成的文集《生时饮罢》,塔可追随清代学者黄易对中华河山景致与古迹碑刻的访古巡游《碑录:黄易计划》等。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为了进⼀步拓展影像艺术的前沿性及其在数藏等新兴领域的汇聚效应,以惠及世界范围内的画廊及展商、艺术家与收藏家、专业观众与艺术爱好者,使其能够更加便捷、有效地参与和触及艺术摄影、移动影像,运⽤新媒体及最新科技创作的视觉艺术作品,本届博览会正式邀请超写实虚拟人ALiCE担任2023年度推广大使,与博览会共创以“虚实”为主题的概念短片,并透过一系列充满创意的视觉形象,共同探索影像艺术的未来。
*本文图片均由PHOTOFAIRS影像艺术博览会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