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液态金属的赛博异构,不仅仅是物质的演变,是意识的解构和重构。”
“Getting into the cyber-isolation of liquid metal is more than just the evolution of matter;it's the deconstruction and reconfiguration of consc-iousness.”
泡沫,潮湿,混乱气象;这是一个螺旋式的无底深渊,无尽的可能性在其中翻腾。就像黑洞吞噬着旧世界,孕育着新的可能性。汤状体是这个世界的未来,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它透露出一种感知,一种无法控制的力量。它是新且激进的对未来世界的预见,在酸性理念和亚文化的交融中产生,将被取缔的时空与现实联系在一起。是时候介入一些功能性美学了!分工合作导致的热力学负熵主义没法停下,尽管它无法建设未来,甚至无法摧毁过去。一切都在变化,一切也是静止。我们不仅是观察者,也是熔毁者。我们终将自噬(下载)明天的曙光。
参展艺术家:
【01】本·埃德蒙兹 Ben Edmunds
Ben Edmunds,1994年出生于英国诺里奇,目前在伦敦生活和工作。他的艺术实践包括绘画和雕塑,同时也是2019年成立的艺术品公司 Aspirational Equipment Ltd.的总监。于2016年在温布尔登艺术学院获得绘画学士学位,2018年在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绘画硕士学位以及海因绘画奖。他的实践根植于他作为水手和帆板运动员的背景,作品专注于这些极限运动、奢侈生活方式和色域绘画之间的交叉。他着迷于把抽象作为一种超验主义的可能性,把它比作登山或在水面上航行。他质疑绘画的反功利主义,认为艺术品是装备的另一种形式。
艺术家Ben Edmunds
Infinite Affinity II, BE.24,100×75 cm,2021
布面带孔织染丙烯,蚀刻螺栓,织带,搭扣,亮光漆涂绘框架
Fabric dye and acrylic on canvas with eyelets, etched bolts, gloss painted stretcher, webbing and buckles
【02】蒂洛・詹森 Thilo Jenssen
蒂洛·詹森1984年出生于德国道恩,现生活和工作于维也纳。他在卡塞尔艺术学院同弗洛里安·斯洛塔瓦(Florian Slotawa)学习雕塑,在克里斯蒂安·菲利
普·穆勒(Christian Philipp Müller)指导下探索表演雕塑的更多可能性(2010 -2015),于维也纳艺术学院跟随丹尼尔·里希特(Daniel Richter)研习绘画
(2015 -2017)。
艺术家的作品结合了标志性结构、流行文化和物理性侵占。显而易见的是,蒂洛·詹森对寻常之物进行着戏谑式的再编码,并预置多种媒介,同时干预并抹除
其原本材质及功能,以达到完美的脆弱性,最终呈现为一种可能会被认为是装置的绘画。
艺术家蒂洛・詹森 Thilo Jenssen
Sun Uppers and Downers 3 ,50×40cm, UV打印、帆布清漆 UV print and clear coat on canvas,2022
【03】金亚楠 Jin Yanan
金亚楠1986年出生于杭州,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现工作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
金亚楠感兴趣于局部语境中的对话关系。早前他以参加艺术小组或群体性创作为途径,探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随后又尝试进入公共事业当中
工作,在社区设计、城市规划中探寻各层级之间因由错位逻辑引发的协商失效。近几年,他更关注个体或群体单元在共谋机制中呈现的差异化表现。他通过
架构一类针对体制的隐喻化设计,加强单元间对话的可能性及相互的侵略性。目前,他的这类设计一部分透过其作品的叙事线索及空间设计来呈现,另一部
分则通过长期的项目策划工作展开。
艺术家金亚楠
《许愿池 Wishing Pool》,103×100×3cm,2020
木板,水性漆,大理石粉 Board, water-like paint, marble powder
【04】刘劲祎 Jinyi Liu
刘劲祎1995年生于中国北京。2018年在马里兰艺术学院获得学士学位(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BFA),2022年研究生毕业于于纽约视觉艺术
学院纯艺专业(School of visual art, MFA,)目前生活于北京。
刘劲祎的作品是对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的玩味解读。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文化性冲突,以及文化冲突背后相互对抗又相互依存的共存关系。艺术家认为我们当
前的信息环境已经超出了人类的感知能力。图像、视频和图形嵌入并不断的增生,迅速的占据了在线世界的每个角落,其数量似乎无穷无尽。他采用生物学
上有机结合的概念,把源自不同文化的不同符号看成是生物细胞,并让它们在他的画作中有机的结合,转化为全新的语言和叙事。
“我从这个网络宇宙中收集图片。电子游戏、漫画、流行音乐和网络小说。我将它们作为一个象征性的图像与我的绘画痕迹结合起来。用它们来制造一些充
满误解但同时具有乐趣的对话和叙事。”
艺术家刘劲祎
刘劲祎 Jinyi Liu, 抬头,赫菲斯托斯 Look up, Hephaestus, 150×125cm, 丙烯颜料和亚麻画布 Acrylic on canvas, 2023
【05】刘文广 Gone
刘文广1993年出生于广州。现生活工作于上海。刘文广的绘画实践演化自对他者肌肤的图像性入侵。艺术家从互联网中攫取意识形态现成品,并以拿来主义的姿态将其转译为带有荒谬逻辑的横向叙事。他借由黑暗且空洞的绘画语法强调着事物的秩序及其背后必然存在的如同公式般的幽默,从而赦免那些被装扮的历史。纵然玩弄现实是他的情趣所在,艺术家仍然坚持通过观看和触碰的动作去维持身体性的特权。
艺术家刘文广
【06】吴凌昊 Wu Linghao
吴凌昊2020年本科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他以「配置」的方式展开工作,研究图像、语言符号的同时融合屏幕视觉,将“界面经验”应用于绘画,以操作代替创造。通过对图像碎裂化的探索,艺术家试图在消解原有的绘画主体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认知系统,并发展出一套基于图像演绎的「自我情感」。近期创作更多的关注图像转译层面的内部感性经验。在重新被唤起的现代主义结构框架中,艺术家将形象与神秘主义链接,在自我指涉的变体中探索异质化、权力、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在“定义即权力”的法令中,艺术家的行为如“咒语”般将异化的情绪融合进图像并创造出怪奇邪恶的形象与浪漫的屏幕主义景观。
艺术家吴凌昊
弯 Bend , 15×8cm15x8cm(双联) 外框 42.6 x 32.5cm , 布面油画、光固化树脂 Oil on canvas、Light-cured resin, 2023
【07】许帅 Xu Shuai
1995年中国出生,现生活及创作于洛杉矶。2020-2021年就读于美国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艺术系获得硕士学位,2014-2018年就读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油
画系获得学士学位。
他的当前作品专注于无形世界,许多灵感来自于他的梦境。他对人类与宇宙的关系非常感兴趣,尤其关注个体与自然之间在地球上的相互作用。他希望能更
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在世界,同时向外拓展,与社会以及更广阔的世界进行互动。他的作品以梦境中出现的黑点作为起点由两个方向发展,相互关联。一个
是大地艺术项目,另一个是油画。梦境指向了关于“存在”的思考起点,而“虚”与“实”之间的未知感延伸至星空,他的作品里不断的在探索自我的身体
活动内部的虚实与人到宇宙的未知关系。确定的思维可见的世界,不确定的远方混沌的认知在一次次的创作中相互拉扯。
艺术家许帅
《何物星辰 'What is stardust'》,亚克力、不锈钢、污泥 Acrylic, Stainless steel, Sludge,1000x800x400cm,2018
关于展览
展览名称:液态金属LIQUID METAL
策展人:渣克周
开幕时间:2023.9.1 -10.28
参展艺术家:本・埃德蒙兹,蒂洛・詹森,金亚楠,刘劲祎,刘文广,吴凌昊,许帅
Ben Edmunds|Thilo Jenssen|Jin Yanan|Jinyi Liu|Gone|Wu Linghao|Xu Sh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