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展览现场
南京金鹰美术馆年底收官群展——《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于2023年12月17日正式开幕。此次展览以作品回归最本真的“地理空间”,围绕“界河”进行展览呈现。
《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展览现场
作为金鹰美术馆年终特展,策展人、艺术家梁琛围绕中心与边缘、桥梁、界河与记忆空间等主题,经过逾一年多的考察和调研,最终在金鹰美术馆的中央展厅呈现本场展览。《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汇集了来自国内外24位艺术家的47组作品,涵盖影像、装置、绘画、摄影等单一及综合媒介,其中包括多件艺术家为本次展览倾力制作的全新作品。
《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的主题“界河”是地缘谱系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主题。中国东北的国境线主要由六条自然界河所勾勒,它们分别是作为中国与俄罗斯界河的乌苏里江、黑龙江和额尔古纳河,作为中国和蒙古界河的哈拉哈河,以及作为中国与朝鲜界河的图们江和鸭绿江。河流虽为边界,却也作为相邻国家与族群的生命之源。在北方漫长的冬季,冰冻期的河流成为两岸人们重要的公共空间、交通空间与贸易空间——河流成了桥梁本身,交流在此显得异常活跃和充分。通过口岸的连接,位处两岸的城市与乡村聚落空间,不再是地理意义上各自国家的尽头与末端。同河流一起,它们形成一个个中心和整体,不再分离。
《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展览现场 策展人与艺术家
由此,展览将东北亚的界河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呈现一个世纪以来,各国与各民族艺术家不同的创作视角。展出作品将创造性地围绕界河的东段、中段和南段,勾勒出中国与俄罗斯(前苏联)、蒙古、朝鲜之间的地缘关系变化。例如,摄影师孙海霆与徐盛哲,以扫描式的创作轨迹,分别在不同时间完成了对界河空间线路的整体观察,并以不同媒介呈现。艺术家王拓的一系列影像作品“东北四部曲”,也以整个东北为主体,探寻发生在这片土地和边境节点上的历史、空间以及个体命运的深层意识。艺术家蒲英玮呈现了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关于全球化的综合思考。顾德清、顾桃、顾翰如三代艺术家对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摄影和记录、艺术家琴嘎的“围栏计划”探讨了蒙古族从游牧到定牧的生活转变等。除本土参展艺术家外,海外参展艺术家有来自俄罗斯、前苏联、朝鲜、蒙古、韩国与中国接壤的国家。
顾桃,《撮罗子》 ,2013,装置,尺寸可变
王拓,《通古斯》,2021,单频4K 影像(彩色,有声),66分钟
沈少民,《我是中国人》,2007,纪录片 / 影像,高清视频(彩色、立体声),1小时14分钟38秒
看似遥远的东北界河,亦和本次展览地产生着深层空间共振。南京,作为一个同样自古充斥河流和桥梁空间经验的城市,其城市景观可以从距地面两百米高的金鹰美术馆窗外一览无余。同时,链接两个塔楼的美术馆中央展厅也同样作为桥梁空间构建着城市制高点上的流动与边界。通过此展,东北亚界河两岸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的故事与记忆,将共时异地地并置在一个宛如河流的桥梁空间中。空间、作品之间相互关联,甚至邀请观众从不同作品、作品内外看到一样的人、物与风景。
《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展览现场
东北亚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文化和历史的交汇之地。开幕当日,美术馆还特别邀请了策展人梁琛以及顾桃、徐盛哲、孙海霆、姚岚、张馨予等艺术家,共同参与以「边界经验」为主题的开幕论坛,带领大家深入走进了东北亚的艺术世界,领略这个地域所独有的艺术魅力。
关于展览
展览名称:《作为中心的边缘:东北亚的界河、桥梁与记忆空间》
Edges as the Center: Riverine Borders, Bridges and Memory Spaces between China, Mongolia, North Korea and Russia
展期:2023.12.17 - 2024.05.11
Duration: 2023.12.17 - 2024.05.11
策展人:梁琛
Curator: Liang Chen
出品:金鹰美术馆
Producer: G Museum
关于策展人
梁琛,建筑师,艺术家。1987年生于辽宁丹东,2011年毕业于吉林建筑工程学院,获建筑学学士。2011—2015年工作于直向建筑,任理事;作为项目建筑师完成阿那亚三联海边图书馆(“孤独图书馆”)。2017年开始独立建筑与艺术实践,成立工作室阿莱夫时空研究所(www.aleph-liangchen.com),建筑代表作品:众方纪;曾在A4美术馆,外交公寓12号举办个展;曾在北京山中天艺术中心策划展览《从安东到丹东》,上海OCAT策划展览《空间规训》。
在建筑和艺术的双重实践中,梁琛关注一个确定集合(具体概念、物体、空间等)在时间上长时段、多时段、大尺度的流变与时空积累。自2013年开始,梁琛在对家乡辽宁丹东长时段、多时段的观察研究与自我分析中层层推进,构建起他创作的起点和源泉。基于近年来在丹东、额尔古纳、新疆等地丰富的地方文化研究和建筑实践,梁琛亦发起了以艺术、建筑、人类学等跨学科研究为基础的“边界计划”。聚焦于知识生成与交换之前沿的边境地带,他试图以跨学科的视角管窥更为广阔复杂的文化、历史、语言和社会心理的边界。
关于艺术家
弗拉基米尔·阿尔谢尼耶夫、曹天铉、东妮尔、亚历山大·盖达利姆、顾德清、顾翰如、顾桃、侯子超、金有光、李怒、梁琛、刘雨佳、马海蛟、额尔德尼巴雅尔·孟克乎日、阿尔谢尼·涅斯梅洛夫、蒲英玮、琴嘎、沈少民、孙海霆、孙一冰、王拓、吴鞑靼、徐盛哲、张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