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由澳门科技大学主办,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承办。展出作品以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洋风画,以及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收藏的澳门及广东地图为主。展览采用全景式和沉浸式的方式,向观众展示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艺荟中西”图像展也是2023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并且为全国性巡回展览。本次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为巡回展览五站中的第一站。本次展览展出洋风画129幅,地图80件。
亚洲地图,维克多·莱维塞尔,1856年52.4×35.2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澳门港城图》,弗朗索瓦·罗杰François Froger,1699年,26X35c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Collection of French National Library
乾隆皇帝半身冬装像,郎世宁,1756-1757年,高丽纸本油彩,62.6x51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乔治·托马斯·斯当东肖像,托马斯·基克尼 (1741-1824),1790年代,布本油画,167.7x114.2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中国少妇像 ,(传)史贝霖,1770-1805年,玻璃油彩背画,47.7X34.7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自画像,乔治·钱纳利,1802-1825年,布本油彩,24.6x19.1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自古以来,粤港澳地区文化一脉相承,而该区域文明的核心就是广州地区。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时期,广州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起点。而澳门则隶属广州府香山县,自东西航线开通以来,澳门作为广州的“外港”,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中国重要的对外枢纽和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纽带与桥梁。19世纪后,以旅居澳门的钱纳利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与广州林呱为代表的中国画家,在此地区留下了一批反映清朝晚期的人物、风俗、风景以及其他题材的绘画作品,被称为“洋风画”。
牧羊女,史贝霖,1770-1790年,油彩玻璃,71.9x63.4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耍纸牌,佚名,1820-1830年,布本油彩,50.9x63.9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澳门、广州、香港地区及中国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景观。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绘制技术日趋完善。东西方地图反映了澳门与广东珠江沿岸的变迁,以及对于世界的态度与观看海洋的不同视角。本次展览正是希望通过对这些洋风画和地图的展出,重新呈现19世纪中西艺术相互交融的视觉图像,并挖掘与找回广州地区、特别是澳门多元文化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而本次展览的研讨会也将于开幕当天同时开启,研讨会邀请了12位来自中外的学术嘉宾,围绕“中西艺术交流”、“洋风画”、“澳门历史”等主题,进行专项发言。
葡属澳门城及周边平面图,拉菲特,1781年,75X102c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珠江周边地区地图,拉格朗日,1698年,63X91c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广东省海岸线地图,亚历克西斯-休伯特·贾约特,约1700年,57X85cm,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展览开幕之际,也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与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我们期望通过此次展览及学术研讨会,可以多角度地展示中西艺术交融的视觉图像现象,并呈现艺术史最新的研究动态和学术发展趋向。这不仅有助于加强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也为展现中国“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发展思维理念,将对未来文化艺术交流以及视觉图像发展的积极意义,提供了鲜明而有借鉴意义的历史例证!
克莱德号帆船,丽方,1900年,布本油画胶合木质框架,25.8x40.5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展览前言
汪蓝
“大航海时代”加速了以海上丝绸之路为纽带的中西方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1557年,葡萄牙人借助臻于成熟的远洋航海技术,流寓澳门并与明朝通商往来,这也标志着早期“西画东渐”的开始。澳门作为西方绘画进入中国的第一站,因其地缘、历史成为中西方绘画艺术互相影响的重要通道。1580年,随商船而来的意大利耶稣会教士罗明坚(Michele Ruggieri)带来了有记录以来最早的西方圣像画。此后,利玛窦(Matteo Ricci)于1601年抵达北京,携带了3件圣像画献给明神宗;由其门徒、澳门人游文辉绘制的《利玛窦像》也是迄今为止人们所知的第一幅由中国人绘制的油画作品。18—19世纪是“西画东渐”的第二次高潮。19世纪以旅居澳门的乔治·钱纳利(George Chinnery)为代表的西方画家,以及以广州林呱为代表的中国画家留下了一批反映19世纪人物、风俗、风景等题材的绘画作品,学界通常称为“洋风画”。这些作品真实、生动地记录了澳门、广州、香港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城市景观,既是一份历史的记录,也是一份早期西画在中国传播的宝贵遗产。同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地图绘制技术日趋完善。东西方的地图反映了澳门与广东珠江沿岸的变迁,以及对于世界的态度与观看海洋的不同视角。在此期间,东西方视觉文化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基础上产生了视觉语言的调适,以此形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发生在中国的新艺术。之前在欧洲流行的“中国风”也与中国“洋风画”共同构成了中西绘画的浩瀚交融,在传统绘画衰落的背景下,“洋风画”构成18-19世纪中国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对于这段文化艺术交流史的再审视,无疑有着重要而深刻的意义。
南湾 Nam Van, Macao,(传)乔治·钱纳利,1825-1852年,布本油彩,33.9x59.6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浴火重生的广州十三行风光,(传)顺呱,约1855年,布本油彩,45.7X59.7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晨光中的帆船,永祥,19世纪中期,布面油彩,29.5x38.3 cm,银川当代美术馆藏
展览内容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精选80幅澳门科技大学图书馆、银川当代美术馆馆藏的中西古地图,以此说明地理认知与视觉文化之间、艺术与科学之间的复杂关系。古代地图作为大航海时代认知世界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从中体现出对文明探究的多重维度,并且地图绘制语言的革新也深刻反映了中西之间视觉文化的调适。
同时,古地图也是研究澳门乃至中国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及早期全球化方面的重要资料。第二部分,精选129幅银川当代美术馆收藏的清代至民国初期澳门及广东地区的洋风画,题材主要涉及广州、香港、澳门地区的市井生活、港埠风景、商旅贸易、肖像画等,真实地展示从宫廷到民间的中西方艺术互相借鉴和发展的历史情形,生动地复原了一段消失的“西画东渐”史。为今天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图像,使我们能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去研究和解读这段丰富的中国早期油画史、绘画史与文化史。
将古地图及中国早期油画一起展示,不仅有利于探究文化的传播以及图像的意义,同时也有利于解读地缘文化与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这不仅仅是一份历史的记录,也是一份宝贵的艺术遗产,生动地勾画出中国近代美术史的发展演进轨迹,体现出一种整体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关于展览
展览名称:“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角下的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图像展”
展览时间:3月14日—4月20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层B展厅
关于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主题: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下的19世纪澳⻔及⼴东地区图像展学术研讨会
时间:2024年3月14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报告厅
2024年3月14日邀您一起探讨《艺荟中西—海上丝绸之路视⻆下的19世纪澳⻔及⼴东地区图像展学术研讨会》
展览以“19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澳门,广州及通商口岸的城市景观与历史变迁”为主线,采用全景式和沉浸式的方式,以其独特视角呈现了19世纪澳门及广东地区的多样面貌,传递着作品所承载的历史,为观者带来一场以全球化的视角和辩证的历史观来诠释视觉文化平等交流的内涵与意义视觉盛宴。
展览开幕当天,12位来自国内外的知名学者将进行专业学术交流及研讨,希望可以多角度地展示19世纪中西艺术交融的视觉图像现象,呈现最新的艺术史研究动态和学术发展趋向,不仅有助于推动和加强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对于当今全球化语境下,“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发展思维理念下,文化艺术交流对于视觉图像的影响,也有着重要而深刻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研讨会上半场主持: 王春辰(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
研讨会上半场发言嘉宾:
- 汪蓝:澳门科技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艺荟中西》项目负责人
- 发言题目:《视域图——大航海视角下的澳门城市景观》
- Frank Vigneron 弗兰克·韦一空: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教授(线上)
- 发言题目:《移动的知识型:18世纪艺术中的创造性误读与富有成效的对话》
- 胡光华: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发言题目:《林呱:“中国的托马斯·劳伦斯”》
- 郭亮: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 发言题目:《图观海域——中西交流下的明清海图与国家海权》
研讨会下半场主持:郭亮(上海大学伟长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鲁迅美术学院客座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研讨会下半场发言嘉宾:
- 刘希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
- 发言题目:《不断推近的“中国”风景——18、19世纪中国风俗玻璃画中的风景研究》
- 刘鹏: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 发言题目:《跨文化的描绘:简析钱纳利绘画中的澳门本土人物》
- Andrea del Guercio(安德烈·德尔·古尔丘)(意大利) 艺术批评、策展人、S.Vacchi艺术基金会副主席、Castalia Art艺术研究协会学术主席
- 发言题目:《Ai love China 弗朗索瓦·布歇到古斯塔夫·莫罗,从优雅到深邃》
- Francesco Morena 佛朗切斯科·莫瑞纳:佛罗伦萨各公众美术馆的远东部顾问、独立学者
- 发言题目:《十八世纪萨伏依公庭艺术家皮埃特罗·马萨的“中国风”装饰艺术》
- 杨迅凌:博士、澳门大学图书馆主任、古地图研究学者
- 发言题目:《从澳门到北京:欧洲所绘粤道内河航线地图谱系整理与考释(1655-1815)》
- Maurizio Marinelli 毛里奇奥·马里内利:伦敦大学学院(UCL)教授 (线上)
- 发言题目:《中意跨文化对话:从巴勒莫的“中国小房子”到天津的“意大利区”》
- 龚之允:博士、独立学者、英国独角兽出版集团副社长(线上)
- 发言题目:《中国玻璃背画的题材与分类问题》
- 吕澎:艺术史家
- 发言题目:《存在着十九世纪中国绘画的历史吗?》
期待与您共同探讨这些议题,推动澳门与内地的学术文化交流,共同推动该学术领域的前沿研究!
*图片授权来源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