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央美术学院发布了线上毕业季,真实模拟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场景,在“3D虚拟毕业展”和“云端在线毕业展”中观众可以在线浏览本届全部毕业创作。
“云游故宫”全媒体平台在春天上线,故宫数字资源重组。夏天故宫博物院发布“数字故宫”小程序,进一步整合故宫在线数字服务,线上可以浏览故宫资讯、展览、藏品等。
近期,UCCA呈现AR艺术特展“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观众在“虚拟世界”中看见KAWS的作品《COMPANION(增强版)》漂浮在UCCA入口处。
关于艺术体验线上化的资讯刷新着新闻报道,从美术馆、博物馆到当代艺术机构,最大程度的完善与拓展线上艺术空间,而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以及伴随5G网络的全面铺开,让我们对“云端”的艺术充满了更多期待。
艺术青春在“云端”的尽情释放
相信每一个去到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展现场的观众,都会对其规模记忆犹新,如果这一切发上在线上,那将带来怎样的观感?
2020年5月20日,“彼时·此时-2020中央美院线上毕业季”登陆云端,首先发布的是研究生毕业作品展,6月15日发布本科生毕业作品展。虽然是线上,但依然遵循着以往线下的展出节奏。整个中央美院线上毕业季共呈现了13个教学单位的31名博士研究生、375名硕士研究生、846名本科生的1万多件毕业作品,涵盖美术学院所有专业,虚拟展厅的面积也达到了54000平方米。
与此同时,以线上“超链接”的方式将学生作品的展示扩充到2-3万,近百万字的创作体会以及学术论文,使得展览无论从规模上还是深度上都远超线下。据中央美术学院官网显示,首日上线一小时浏览量达35万,当晚24:00浏览量突破130万,这样的浏览量在线下是很难想象的。之所以线上观展如此火爆,恰恰是因为观展方式的灵活。
无论是漫游“3D虚拟毕业展”,还是浏览“云端在线毕业展”网页,观众最直观的感受一定是一时半会走不完、也刷不完,不过没关系,在“云端”不会有美术馆的工作人员因为即将闭馆而告知你请尽快参观。
“3D虚拟毕业展”
“云端在线毕业展”
600岁的故宫与全新的打开方式
如果中央美术学院这一届毕业季的展览内容可以称作海量,那故宫博物院1,863,404件/套藏品该用什么词形容?“数字故宫”就是致力于将丰富的文化遗产线上化,而这就不仅仅包括故宫藏品,也包括故宫建筑、故宫故事,以及观众可以和故宫进行的互动等。
2019年7月16日,“数字故宫”故宫博物院发布7款或焕新升级、或全新亮相的数字产品,“故宫名画记”十亿级像素的珍贵绘画藏品超高清影像让观看更清晰;“数字多宝阁”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全方位地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数字文物库”精选高清文物影像进行公开;“全景故宫”涵盖故宫所有开放区域,VR模式带来沉浸式体验;“紫禁城600”未来,汇集了大量故宫专家的研究成果,引领用户探索建筑知识和它背后的宫廷故事;“故宫:口袋宫匠”则将故宫屋檐上的脊兽化身为可爱的“紫禁城建造小分队”和玩家一起“不建不散”;“玩转故宫”提供了更便捷的故宫行前规划能力。
今年疫情期间,“云游故宫”全媒体平台将故宫多年积累的数字资源——包括7款数字产品在内,按照用户需求进行全新重组。2020年7月16日,“数字故宫线上分享会”回顾“数字故宫”一年的成长,并在全新发布的产品中整合故宫在线数字服务,观众可以第一时间掌握故宫资讯,一键搜索故宫数字资源等。
2020年的故宫已经600岁了,但是因为“数字故宫”的存在它显得非常年轻。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数字化会融进故宫博物院,这样的故宫博物院你期待吗?你可以无时不刻地走进故宫博物院,随时拿来、随时欣赏,一件艺术珍品、一座亭榭楼台、一段宫廷往事,以及故宫的最新姿态。
“故宫名画记”《重屏会棋图》卷,五代,周文矩绘,绢本,设色,纵40.3cm,横70.5cm。
“数字多宝阁”《凫形灯-汉》
“数字文物库”
“全景故宫”
“V故宫”
KAWS的作品在UCCA空间中漂浮
如果“云端”有红墙黄瓦里的古代书画和器物,那也一定有白盒子里的当代艺术。前者更多的是关于过往的遥望,后者是关于当下的“幻景”。
2020年11月28日AR(增强现实)艺术特展“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亮相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呈现了奥拉维尔·埃利亚松、KAWS、曹斐等艺术家的作品,观众可以通过Acute Art应用程序,看见作品置身UCCA空间中的“虚拟场景”,看起来是那样真实——虽然裸眼并不可见。正如展览介绍中提到的:“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所采用的AR技术,作为媒介挑战了人们对艺术的既定观念与欣赏方式,消解了旧有的层级体系,自由欣赏艺术开启了新的可能。
KAWS的作品《COMPANION(增强版)》漂浮在UCCA入口处的空中,艺术家从漫画中汲取灵感创作的极具辨识度的作品形象将引发观众对童年的回忆。双手遮住眼睛的动作则传递了孤独或羞愧等更为复杂的情感。奥拉维尔·埃利亚松的作品《无定之云》(2020)出自其“珍奇屋”系列,云中落下的雨点滴落在身着铬衣的宇航员身上,这位宇航员则是KAWS的另一件作品。埃利亚松另一件作品《太阳伙伴》(2020)位于UCCA入口角落,熠熠发光的太阳悬挂在入口的梯形阶梯之上。曹斐的作品《永不消逝的电波AR:李新星》(2020),作为曹斐更宏大的科幻电影项目《新星》的延展,作品中的男孩身处另外时空的北京,他独坐桌前,四周摆放着充满复古未来主义的物件,正在询问有谁看到他失踪的父亲。
相比较传统的展览方式,本次展出的作品没有运输,也没有艺术家及其团队到现场协助布展。对于观众而言,同样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观看方式与观看体验。
“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展览现场KAWS《COMPANION(增强版)》
图片由艺术家和Acute Art提供
“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展览现场 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太阳伙伴》
图片由艺术家和Acute Art提供
“幻景:当代艺术与增强现实”展览现场 曹斐《永不消逝的电波AR:李新星》
图片由艺术家和Acute Art提供
艺术遇见更多科技 我们看见更多可能
以上是现在我们在线上可以体验到的艺术世界,看到我们看不到——轻易看不到或根本看不到的景象,在家中像VIP一样畅游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空中像鸟儿一样俯瞰故宫,在屏幕上像真的一样遇见KAWS的《COMPANION》,这是真实的吗?这是虚拟的吗?或许在真实和虚拟之间,存在着一个更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这是艺术,或者这是属于艺术世界的美好,而被我们实实在在地看到。
线上的艺术意味着什么?中央美术学院昨天的毕业生成了艺术大咖,而他的毕业创作一直在“线上毕业展”展示,如果你有兴趣,或许可以解锁大咖成名的轨迹。我们不知道1420年故宫落成时的崭新模样,即使是文献的记载与绘画的描摹也只能去想象,但今天线上故宫定格的模样在今后的每一刻崭新如初。UCCA的空间里持续的上演着精彩展览,从布展到撤展,从撤展到布展,但只要你愿意看,KAWS的《COMPANION》一直在。
想想一下未来的场景,当艺术和科技更加深度的融合,我们将会体验到怎样的艺术?最具青春活力的毕业生会完全依照虚拟展览构思创作,不仅不需要作品运输、现场布展,甚至于突破所有的硬性限制,发挥出最奇思妙想的创造,一个人也许拥有整个美术馆。我们可以在虚拟的世界还原紫禁城在时间长河中的每一个版本,当然可以加上我们的想象,未必准确但想象有趣。那些我们喜欢的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都可以在UCCA的空间中漂浮,看见空间与作品在互动中形成的多元可能。
未来的艺术世界或许比我们畅想的更加精彩,相信每一个喜欢的艺术的观众都在期待着。
(文章参考资料来自中央美术学院、故宫博物院、UCCA当代艺术中心)